• 首页>
  • 移民知识>
  • 修建三峡工程的决议是在30年前通过的。三峡工程的移民还好吗?

修建三峡工程的决议是在30年前通过的。三峡工程的移民还好吗?

2023-11-18 21:23:43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阿清 阅读量:8703

1997年11月8日,三峡大江截流仪式在宜昌三峡工地举行。

周国强摄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建设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从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完成了百万人口迁移的世界壮举,“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身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精神

修建三峡工程的决议是在30年前通过的。三峡工程的移民还好吗?

2010年10月23日,在三峡水库纪念园,还可以看到三峡水库坝址——的伯格岛形象。

周国强摄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资深摄影记者周国强30年来多次前往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中堡村、东岳庙村,用手中的相机给5户移民家庭留下宝贵的历史影像。

今年4月3日,长江日报记者辗转联系上周国强镜头中的三位主角: ——68岁的陈世寿、66岁的陈义强和53岁的赵春合。

就近况而言,陈世寿找了五六个年龄相仿的人组成乐队; 陈义强不再在摊子上卖肉,现在每天都要走来走去,开始适应养老生活; 左官人赵春合现在几乎下班后都能拿到工资,“很满意”。

68岁的陈世寿:找了五六个同龄的人组建乐队

1994年2月10日农历元旦,三峡中城村三对移民陈世寿在临时住所前,跳自己花200元扎的土狮。

周国强摄

“几个人唱了一次,每人得了120元,还不错。

“68岁的陈世寿在电话里讲述了近况。

虽然钱不多,但可以弥补家用。

更重要的是,陈世寿认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价值。

陈世寿原是三峡中堡村民,住在现在水库的位置。

1993年,他再次迁往中堡村,成为三峡移民之一。

2001年,陈世寿盖起三层楼,结束了全家在临时住宅生活的日子。

2013年2月8日,在陈世寿家的小楼前,周国强给他拍了一张“全家福”。

2013年2月8日,陈世寿(右二)在自家三层楼小楼门口与家人合影。

周国强摄

当时的“全家福”中,有陈世寿夫妇和小女儿、女婿、孙子李明辉5人。

那天老母亲王和珍不在家,没有出现在照片上。

4月3日上午,陈世寿给记者发来最新拍摄的照片,一对夫妇围着98岁的王和珍,脸上洋溢着笑容。

2022年4月3日,陈世寿夫妇与98岁的母王和珍在家门口合影。

王辉张鹏摄

陈世寿告诉记者,小女儿和女婿现在在国外打工,小孙子李明辉现在从宜昌大学毕业,马上就要毕业了。

对于孙子将来的工作意向,陈世寿很淡定。 “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吧! ”

陈世寿从小就学习舞狮、龙舞、锣鼓等,天赋很高。

虽然不识字,但他从乡下老人们的传说中学到了《黑暗传》。 除了“一口气能唱四个小时”之外,还要演奏一些很棒的锣鼓,十里八乡有白喜事,就请他唱。

由于基础扎实,他的“出场费”也逐渐提高,第一场30元,现在变成了120元。

不久前,陈世寿找了五六个同龄老人,组成农村乐队,在村民举行葬礼时演奏。

“一场比赛有120元的收入,有时还有额外的红包。

”陈世寿说,唯一麻烦的是“这项工作有点辛苦”。

回顾30年来的生活,陈世寿觉得一切还很顺利。

陈世寿焦急的是,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舞狮、唱《黑暗传》等传统技艺后继无人。

“我想召集弟子来传达祖先留下的这些技术。 我的手切不了。

”陈世寿在电话里对记者说。

66岁的陈义强:放弃在摊子上卖肉,每天走来走去

1993年5月30日,在三峡堡岛南岸的老码头,陈义强(中)帮着乡里搬迁,把拆下的预制板搬到拖拉机上。

他们身后是未来三峡大坝的坝址——中堡岛。

周国强摄

“我正式退休了,开始适应养老生活了。

“长江日报记者联系66岁的陈义强时,他正在散步。

急剧放松的生活状态,让他暂时习惯了一些。

1994年,陈义强作为第二批移民搬迁到三斗坪镇的新生村,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搬迁后,陈义强在离家不远的鸡公岭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专门卖肉,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摆摊其实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

”陈义强笑道。 “普通人不能吃。

“每天早上,他都会去五六里外的屠宰场放肉。 一进去就是百斤。 然后拖到摊子上卖。

“从进货到卖光,一天至少要工作10个小时。

”陈义强说。

20多年来,陈义强装肉的工具从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

这几年骑不上摩托车后,他花钱请人拉。 “本来就年轻,身体很好,现在还得上年纪”。

陈义强儿女俱在,大女儿已经出嫁,小儿子现在外出打工。

屠夫的收入还不错,但他拒绝劝儿子继承。 “这一行很辛苦,我舍不得让儿子辛苦”。

现在陈义强的孙子11岁了,在当地学习。

儿媳妇在外面,他和老伴平时帮着照顾孙子,“平时也很忙”。

2022年4月3日,陈义强在自家门前留下的影子。

李佳佳摄

考虑到年龄和身体状况,陈义强不再开店卖肉了。

“我现在每天都走来走去。 有时候确实很无聊,但我不知道能做什么,所以必须慢慢习惯。

回顾过去,陈义强感到非常自豪。

“我一生中最自豪的事情是亲手养育孩子,没有成为社会的负担。

53岁的赵春合:现在基本上收工就能拿到钱

“我很忙,手上有很多工作。

“记者联系53岁的赵春合时,他正在工地忙,约好中午12点半再联系。

采访结束后,他又忙着去工地工作。

1993年,赵春一家搬迁到中堡村12组临时住所。

当年5月31日,周国强来到赵春合家,与当时7岁的侄子汤福军合影。

1993年5月31日,三峡中堡村12班移民赵春合新家,保存多年的《红色娘子军》画报成为流行壁纸。 右边是他7岁的侄子汤福军。

周国强摄

当时房子的墙面是砖面,为了防止灰烬,赵春合保存多年的《红色娘子军》画报成了流行的壁纸。

一张贴着白色瓷砖的小桌子引人注目。

1995年,赵春一家盖了一栋两层楼的新房,墙上涂了水泥,刷了油漆。

2013年2月8日,周国强再次来到赵春合家,给当时27岁的汤福军及其8个月大的儿子汤驱龙拍照。

当时照片上贴着白色瓷砖的小桌子,还保存完好。

赵春合有一个姐姐和哥哥。 汤福军是姐姐的孩子。

搬迁前后,姐弟四家一直住在附近。

赵春合告诉记者,两张照片中的小桌子已经“退役”,但他舍不得丢掉,一直珍藏着。

“每当我看到桌子,我就会想起那时的生活。

目前,汤福军是当地空调专卖店的售后服务人员,汤使龙也在上小学。

2022年4月3日,赵春发来了去年7月在宜昌长阳旅行的照片。

赵春合自己的职业是泥瓦匠,已经工作20多年了,平时在家附近工作。

“这一行的收入还可以。 大的工作一天有280元~300元。

“赵春合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份工作不是每天都有。

他说:“一年基本上只能做7个月左右。 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

赵春合有个女儿,已经成家,女儿现在有两个孩子。

女儿和朋友合伙在宜昌开了一家母婴用品专卖店,两个孩子也带到身边照顾。

为了增加收入,56岁的老伴黄文梅也经常和赵春合一起来到工地,“她只会打工。 一天只有180元~200元”。

2021年,赵春合夫妇带着一些人去陕西工地,工作了三个月。

“以前一下班,工资就一直拖欠到年底才发。 也有人拖欠几年。

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力度的加大,农民工的权益日益得到维护,他不再担心工资被拖欠。

“现在基本上做完工作就能拿到钱,所以很满意。

”赵春合说。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通讯员周娣) )。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APP市场下载“武汉”客户端。

相关文章

更多排行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