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研究生留学>
  • 日本留学生在东京大学电气工程系跨专业资格认证上的重重挑战和漫漫征途。

日本留学生在东京大学电气工程系跨专业资格认证上的重重挑战和漫漫征途。

2024-05-20 13:58:43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婪瘾 阅读量:13640

作者: TechLive留日理工同好会堺塾理工类

01

发芽

日本留学生在东京大学电气工程系跨专业资格认证上的重重挑战和漫漫征途。

我从小就被日本的流行文化所吸引,是其中几个领域的老粉丝。

但是,上大学之前的人生只是按部就班地认真学习和考试,完全不想自己去那里学习生活。

我萌发留学想法的时间可能还早,但可以追溯到大学一年级的暑假。

当我迷上乐队BUMP OF CHICKEN,被他们的冷歌《东京的明亮之歌》所吸引时,我开始想,如果自己也和歌词里的年轻人一样离开家乡,一个人在东京流浪,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呢?

但是那个时候没有好好考虑。

一个是时间还早,还是低年级大学生的我还被铺天盖地的专业课包围着,沉迷于社团活动,无法自拔。

二是我确实是个自由放任的人,不是那么快就制定未来计划的性格,而是缺乏忧患意识。

02

决定来日本

最终正式决定去日本留学的是大学2年级暑假的结束和大学3年级秋季学期的开始。 契机是,那一年关系好的前辈和前辈们正好到了决定自己未来的关键时期,平时吹吹水聊天的时候频繁谈到自己的出路和选择。

他们有的获得了保研资格去了自己理想的国内大学,有的申请了北美牛校,有的为了节约时间选择了去英澳港新的冲刺,还有的把目光投向了德国、瑞士、荷兰等欧洲名校。

当然,很多人选择了安全稳定的大学升学,最后也有人选择了考研和本科毕业的直接就业。

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也开始顺其自然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出路。

以我当时的成绩,选择保研恐怕不是大问题。 如果硕博继续学物理,打算将来走学术路线的话,应该说母校的平台已经足够了。 这是一条稳定舒适的路。

但是,当时的我对自己现在的专业事实抱有很大的迷茫。

我初中的时候曾夸耀自己喜欢数学。 高中时牺牲了休息和学习高考正课的时间参加了两年的物理竞赛的研修,大学也希望能进入全国最好的物理学科之一。

但是,随着大学前三年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早年理想主义的瓦解,我意识到真正的物理学及其科学研究与自己曾经的想象有多么不同,我也意识到博学这条路并不适合自己自由散漫的性格。

于是我决定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放弃保研,选择容易就业、自己不讨厌的工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再加上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变化和脚踏实地,我愿意不断接触能给自己带来新鲜的东西和环境,所以跨专业出国留学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按理说,受前辈和前辈们的影响,应该去欧美新港等热门留学地,但由于两个原因最终选择了日本。

(1)经济原因

我家是十八线小县城的普通家庭,很难承担欧美香港新的巨额费用。

因为我是专业运动员,很难积累和目标教授一致的科研经验,所以即使申请成功,获得大奖学金的概率也非常低;

)2)文化和语言原因

我从小就很少接触欧美的流行文化。 英语国家在各方面的资源上更有优势,但我的英语学习很难像日语那样自然高效。 在托福和雅思考试中得高分对我来说并不容易。

03

路径规划

于是,剩下的两年的大学生活,我决定以日本的名校,其中主要是东京工三大学的硕士为目标。

从专业角度来说,每个人都知道做循环计算机能让理工科的男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我自己的计算机基础非常薄弱,对代码不感兴趣,也有一点不想浪费多年所学物理知识的执念。

经过反复考虑,收集了各方面的资料后,决定选择目前处于风口浪尖的集成电路的设计方向。 这样,就可以稳定就业,而不会浪费自己的物理知识。

后来,我才知道修验不需要日语成绩,当时理所当然地把日语能力考试作为准备考试的第一阶段,马上申请了JLPT,凭借多年接触日本流行文化的经验,直接选择了N1等级。

经过短暂的应试学习,参加了考试,第二年的1月调查了成绩,顺利通过了。 虽然很难说是应试学习,但是背诵了语言,尝试了翻译喜欢的作品,和学校的日本留学生进行了交流。

在这一点上,不要学我的脑筋铁。 如果没有日语成绩,如果你心神不宁,(实际上,修试并不是强制要求日语成绩。 )一是尽量从N2开始逐步升级,二是建议报班跟着老师做更系统的学习。 我的个人情况是不可复制的。

我最后选择的专业是东京大学工学系电气与气体系工学( electricalengineeringandinformationsystems ),以下简称EEIS。

读了这个专业的官网后,笔者忍不住吟诗。 EE是个篮子,什么都有。

EIS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专家,其内部共分为八个领域。

其中,符合我们对“电力电子”认识的研究室,可能只有所有研究室总数的一半左右。

接下来,具体介绍8个方向。

A对环境放任自流

b.( ( ) )控制宇宙的分界点

c.( )物理( (领域) )。

d.( ) )复盖杂类领域

e.( )知识能量计算领域

f.( )信息环境领域

g .半导体( (

( h ) () () ) ) ) ) ) () () () ) () )按领域划分

其中,AB两个方向比较接近国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即所谓的“强电”方向。

其中,必须注意的是,在b方向上制定航天器、卫星相关方向的小组不接受外国人。 想报考强电相关实验室的学生们,要看目标实验室制作的东西是否与这方面有关。

c方向是我们传统认知中的电子科学与工程,主要是一些材料、器件及光电子学相关的研究室。

D方向为交叉学科,进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d方向的研究室中不仅有EEIS,工学系的学科和工学系的学科也有招生的研究室。 选择研究室时,一定要自己进入实验室

将ABCD的四个方向合起来称为电气电子科

e和f这两个方向的重点来了。

这两个方向看起来分为EEIS,但本质上做的几乎都是信息学相关的内容。 因此,很多以信息类研究科为目标的学生都会顺便来考EEIS,将其中的e和f两个方向作为预选。 这两个方向直接成为EIS中竞争最激烈的方向。

笔者选择的g方向主要是关于集成电路( IC )的研究。 简而言之,就是在制造芯片。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正好有数字、模拟、射频、电源方向的老师。 除了通常被认可的IC之外,还有制作MEMS (微机电系统)的三田吉郎老师。

h方向主要是应用光学和无线技术,可能是整个EEIS中最冷淡的(今年一共只有6名考生在第一志愿选择了这个方向)。

EFGH的四个方向合称为融合信息学。

其中EEIS的审查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01

本类评选

在报考人数较多的年份,EEIS根据考生提交的资料进行预筛选,虽然主要依据不明确,但可以推测与毕业学校、本科成绩、科研经历、研究计划书、英语成绩等因素有关。

今年的报考人数创下了十几年来的新低,所以没有进行这个环节。

02

笔试

EIS的笔试从2020年开始废除数学考试,新冠灾祸结束后是否重新开始数学考试还不清楚。 考生只需在6门专业中选择2门进行回答,另外专业课的内容分布也比以往有了大规模的重建。

具体内容刊登在EEIS主页上,所以很容易查到,但省略说明。

03

面试

面试的内容完全没有决定,感觉要看老师们当时的心情,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类型。

a .选择日本/东大的理由

b .成为专家的理由

c .有关笔试问题的问题

d .与研究计划书中引用的文献有关的问题

e .关于研究意向方向的基础知识

f .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

其中笔者本人主要是被问到A、b、e、f几个方面的内容,整个面试的半个小时几乎都是以e为中心进行的,听取该学科的基础知识。 我大概回答了六成左右。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EEIS的在线面试共分为8个不同的试验室,正好对应本专业的8个不同方向。

这意味着你面试面对的几乎都是你第一志愿的老师们,比如笔者第一志愿的老师是g方向的,当时面试老师几乎都是IC方向的老师,只有一个C方向的老师来客户。

所以关于研究方向的问题非常专业。 绝对不会因为面试老师做的方向和我做的方向不一样,就可以随便搪塞过去。 关于自己研究计划的内容,要尽量准备得心中明白。

1 .疫情期间的挫折

我在开头就写了,实际上我有很多应该被大家看作反面教材的地方。 托福的应试学习也是其中之一。

我很清楚我的目标学校有东大。 按理说,应该在考了日语N1之后马上开始准备托福。

但是,不巧的是那个时候正好是2020年初,一个众所周知的不可抗力——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不期而至,我们也迎来了学生生活中最漫长的寒假。

家里蹲的日子把我弄得满身是泥,重复着无聊的每一天。

仿佛应对在线课程和作业消耗了我所有的精力,我把留学相关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整天沉迷于手机和小说。

很难说家里的环境适合学习。 房子靠近路边,家里整天打听小区楼下的车水马龙,方向朝东。 进入5、6月后,被下午的烈日晒得闷热,整个房间很刺眼。 如果不拉上窗帘,把空调开到16度也没用。 所以我在那之后正式准备修验的时候,坚持在外面租房子。

那时候,我一度陷入抑郁症,偶尔发现自己还有事情要做,很辛苦地打开托福词汇本,但精力很快就消耗殆尽,一天到晚犹豫不决。

2 .托福及专业课程准备

幸好,这样绝望的日子只持续了一个学期。 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可以回到学校了。 图书馆和教室良好的学习环境非常令人怀念和重要。 我打起精神开始了托福的应试学习,开始认真学习我想通过的电子专业课程。

在那之前,我请前辈们教了我。 我也知道合格的东大的经验之贴。 我从不同的渠道知道了同样的信息。 东大也不要求高托福成绩,80分以上完全不会拖后腿。

另外,我也调查了上托福课和接受私人教育所需的费用,对我来说是天文数字,我觉得花高价打分不划算。 所以,最后决定调查自学3个月能否取得80分以上。

在专业课程方面,我跨系选修了电子学院开设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门课程,并辅以可以免费找到的名师在线课程进行学习。

就这样,忙碌而充实的一学期正式开始了。

01

托您的福准备好了

用英语,我下载了小站的托福APP,走上了自学托福的不归路。

自学者最主要的资源当然是几十套TPO,以及市场上常见的词汇书和备考资料。

我主要使用的资料是《TOEFL iBT托福词汇 词以类记》 《托福口语白皮书》 《托福写作白皮书》,每天练习TPO,重点整理听力部分的听错、听不懂的地方,熟悉阅读问题和寻找答案的途径。

一开始学托福真是每天都是痛苦的面具,太低的准确性真的打击了自信,这对英语基础本身不太好的同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坎。 如果有同学不想离开东大,真的对自己的英语没有信心,我建议你报个班,跟着老师走。 现在想起自学的过程,我有点害怕。

时光流逝,很快就迎来了12月的正式考试,我冒着寒冬去了一个陌生城市的考点。 因为不太熟悉那里的环境,考试前夕我在酒店几乎整晚都睡不着。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第二天的发挥。

这个故事告诉我必须快点去抢自己熟悉的考点(眼泪)。

但是,最终还是获得了最差的87分,所以我打算直接和托福分开,带着这个分数直接考东大。

02

专业课的学习

在专业科目上,我本科是物理学出身,高中也有物理竞赛的基础,所以电路分析和电磁气学两门课很少消耗能量。 除了学习托福的时间以外,几乎都跳到了模拟电气和数字电气两门课。

因为模电这门课非常注重基础模型的理解和运用,所以一开始入门的话可能会感觉像雾一样。 面对过多的教科书内容,不知道把重心放在哪里好,感觉不到知识之间的前后关系,所以在初学的课上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整理基础知识。

而电子相反,基础概念和模型比较简单,主要是在具体问题上的运算和推理比较繁琐。

经过一学期的课程和在线课程的学习,我对电器和模电的大致框架和主要逻辑有了基本的认识。

每个人都认为模拟电比数字电难,但是在系统地学习了所有两门课程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思维适合学习模拟电。 最后的总评价分数也比数字电高得多,这可能是因为物理学专业课创造的想法

3 .毕业季繁忙

时间到了四年级第二学期,我暂时放弃了修考,开始专注于毕业论文的工作。

系里的毕业生从一开始就知道我要出国,知道我要学习其他专业,很亲切只让我做简单的工作,非常感谢。

这期间,我给自己现任导师发了两三次短信封面,但一直没有回复,觉得看了其他教授的论文也不是自己想做的,没办法,只好和教授联系,决定进行硬测试。

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我终于顺利毕业,从六月开始再次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进修合格上。

在此,我要提到另一个反面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我在前期应试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研究计划书的重要性,直到提出希望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慌慌张张地开始仔细收集相关论文。

而且,在模拟、数模混合、射频三个方面纠结了很久,直到7月初才终于赶上了愿望的时间,完成了研究计划。

要警惕这一点,尽快与教授取得联系,完成研究计划书,才能安心考研。

4 .最后冲刺

正式完成后,我开始全力准备笔试和面试。 前者以过去问题为核心,后者以研究计划为核心展开。

就像我之前说的,我在自己家不能安静地学习,所以毕业前在母校附近找到了临时住宅,在舒适的环境中努力着。

如上所述,因为我比数字电气更擅长模拟电气,所以在实习中选择了电磁空气学(电磁场)、电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两门课,放弃了信息工程I )数字电路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课程。

电磁场方面我基础很好(从高中物理竞赛算起这是第五次了),只是解决了过去的问题,翻了系里的教材,准备得不多; 模拟电路除了过去的问题外,我还看了美国卢瑟维的在线课程,提出了郑益慧老师的在线课程,并辅以日语教科书《電子回路基礎》进一步复习。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电路分析这门不起眼的基础课中,建议适量磨练问题,提高熟练度。 否则,在本试验中会遇到较大的计算量而容易翻车。 (后述的笔者自己快要在这里种了) ) ) ) ) ) ) ) )和重视基本模型的理解,以教科书的基础知识和例题为例

两个多月的考研生活孤独难忍,我也时常陷入极度的不安。

虽然我经常问过去的问题、看在线课、看研究计划、练习口语,但我其实不是一个自律性特别高的人,有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做,就躺在床沙发上玩手机一整天。

在此,我建议自律性不强的伙伴们,和补习班的同学老师们一起学习。 这种集体气氛真的有助于监督人。

听音乐、看书、锻炼、和朋友聊天等,用了很多方法来消除这种难以消除的负面情绪,但一切结束后,你必须自己面对未来。

这种时候,一想到在国内学习、去欧美的同学已经有了offer,内心的不安就会无限放大。

非常不安的时候,会继续考虑Plan B,比如先找工作,参加国内的研究生院,打算迁居新加坡和香港。

这种不安一直持续到正式考试,笔试和面试的前一天晚上几乎睡不着,第二天用功能饮料维持清醒。

5 .正式考试

01

笔试部分

EIS的笔试时间为日本时间上午9点50分,8点半要求进入zoom考场进行设备调试等前期准备。 换算成国内时间的话,7点半必须进入zoom。 对于总是睡得晚、起得晚的懒汉来说很辛苦。 如果学生要在国内参加考试,建议尽早调整生物钟。 如果实在不行的话,请准备提神饮料。

到了考试时间,监考老师会在zoom频道发送链接,点击即可下载试卷文件。 加密的pdf。

然后老师对着照相机举起招牌。 那里有手写的pdf文件的密码。 请注意它们是区分大小写的。

今年的电磁场试验非常偏颇,出现了静电感应、偶极矩、磁矢势等往年没有的内容。 预计会出现的电磁波相关内容也完全没有出现。 我在自己的物理学基础上做了约六成以上,考试结束后选了这个问题的伙伴们都说结束了。

但奇怪的是,最后选这道题的所有同学都成功了,所以我合理地猜测,仅限于我认识的同学,官方提高了这道题的分数。

电路问题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电路分析,这部分模型理解起来并不难,主要是计算量比较大,且应灵活选择列方程方式(网电流或节点电压)。

我一开始很紧张,什么也没想就做了一个网络电流方程,结果发现打死也解不开。 所幸,情急之下,推倒重来,通过节点电压迅速解决了前两个问题。

然后,还考察了动态电路的分析。 熟练使用拉普拉斯变换可以比较漂亮地解决这个小问题。 电路分析部分我应该顺利获得了所有的分数;

二是模拟电路,今年的模拟电气试验比较简单,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的计算和分析,完全是对基本模型的理解。

总体来说我做得非常自信,但是其中有什么地方出现了计算错误,最后算出的赔率是错误的。 这是停笔后等扫描交卷的时候自己发现的。

02

面试部分

笔试结束后两天进行面试(时间因人而异。 我是两天后被分配的),中途有一天的空闲时间,但是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 翻遍自己的研究计划,想起笔试时的内容。

这天晚上也几乎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早上的正式面试都神经紧张。

进入zoom考场后,发现我第一志愿的老师不在面试老师之中,松了一口气。

隔壁实验室即将退休的老教授用英语和我打了招呼,我礼貌地用日语给他回了句,他可以用英语也可以用日语回答。 老师们笑着说,那就加油用两国语言回答吧(虽然后来他们没有跟我说过英语)

如上所述,老师们没有对我的研究计划中研究的内容进行提问,而是把重点放在考察我领域的基础知识,如传输线的基本方程和阻抗匹配的基础问题上,提问得非常细致。

这完全出乎意料。 我也只能依靠考试笔试时学到的基础知识随机应变地回答。 其中有几个因为太紧张而没能很好地回答的问题。 后来回想起来,我感到无比的懊悔。

另外还有关于毕业设计和报考理由的回答,但并不深入(可能是因为我成为了专家,所以老师对毕业设计的内容并不重视),双方都只是走一走了之感,半个小时的面试很快就结束了。

6 .产生结果

两周的等待时间有点太长了。

不管白天看多少电视剧看多少小说,让自己瘫痪,晚上一闭上眼睛,就会自动播放笔试面试的细节,比考试期间更不安。 想到人的精神状态达到顶峰,掉了一万人之后的方案b,但没有等到真正掉下来的那天,那种心情真的无法缓和。

经过了漫长而难以想象的两周,我在2021年9月14日下午3点工学系研究科官网上公布的录取名单上发现了自己的考号,第二天收到了EEIS的邮件,通知我考上了第一志愿的老师。

那几天心不在焉,仿佛回到了三年前单曲在BUMP OF CHICKEN的《東京賛歌》循环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战线过长的升学竞争至此才告一段落。

我们选择去日本留学的理由和萌发这种想法的时间可能各不相同,但同样,我们通过了语言成绩、专业课、研究计划书这几个难关,终于到达了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和城市,在完全不同的地方,自己也还差得远

在这漫长而艰难的旅途中,只要在经历过这些的可靠前辈带领下前进,相信大家一定能少走弯路,多做事情,取得考研的成效。

帮助后辈们更有效率、更有把握地准备考研,希望大家不要踩空子,多点进步,和大家一起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