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法国留学>
  • ,8岁变孤儿,14岁入青楼,在法国成为画家,自画像拍卖出千万高价

,8岁变孤儿,14岁入青楼,在法国成为画家,自画像拍卖出千万高价

2024-03-10 12:28:10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阿阑 阅读量:11376

从青楼女子成长为著名女画家、雕塑家,是卢浮宫收藏的第一位中国画家。 法国还不允许她出镜,她从一个看不见的文盲变成了艺术最高学府的教授。

,8岁变孤儿,14岁入青楼,在法国成为画家,自画像拍卖出千万高价

她一定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 化蛹为蝶的痛苦,只有至今为止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才能体会到。

她一生创作了四千多部作品,被齐白石和徐悲鸿誉为一代画魂。

她是潘玉良。

潘玉良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两次诞生。 一次是来自父母的肉体的诞生,另一次是自我成长灵魂的觉醒。

1895年潘玉良出生于江南名城扬州,1岁丧父,2岁姐姐去世。 8岁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 她只能投靠叔叔,14岁时,被狠心的叔叔卖到芜湖县青楼。

她多次逃跑,自杀,毁容,取而代之的是老鸨的毒打,最终她成了“怜春院”里烧火的小姑娘。

只能接受命运的玉良依然是孤儿,这时却变成了雏鸟。

17岁时,她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位贵人潘赞化。

玉良的歌声给潘赞化心带来了同情。 他说,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屈尊青楼呢?

潘赞化为了她的赎金,把她嫁给了妾。

潘玉良说,我是青楼的女性,而且被吃了治疗不孕的药。 你不讨厌我吗? 潘赞化说,妻子是丈夫的运气,丈夫是妻子的命令,我不想再欺负你了。

1913年。

潘赞化请陈独秀来做证人,在上海法租界渔阳里3号,风光明媚地和潘玉良结婚回家。

结婚那天晚上,潘玉良叫潘赞化,我叫潘。 没有你就没有我。 我是你的。

在上海生活期间,潘赞化买来了小学课本,教学生读书写字,请名师教书法和绘画。

1918年,经过潘赞化的耐心培养,潘玉良以素描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但学校拒绝录取她,就是因为她曾经是青楼的身份。

潘赞化四处求情,最终校长刘海粟同意录用潘玉良,她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大学生。

当时,国内刚引进人体绘画,没人当模特,潘玉良在宿舍里脱衣服对着镜子画自己,被老师和同学嘲笑、羞辱、殴打。

潘赞化终于为潘玉良获得了留学法国的官费学生名额。

1921年,潘玉良以优异成绩考入里昂中法大学。

出发前,潘赞化向潘玉良赠送了怀表。 打开一看,里面有两个人的照片。

他说如果在国外想到我,就问怀表,那是我的心跳。

潘玉良出国后,先后在法国和意大利多所艺术学府学习,自学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获得意大利国际美术展览会金奖,期间结识了徐悲鸿、邱代明等中国留学生。

1928年,欧洲著名的潘玉良应刘海粟的邀请回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

然而,人们仍然对她曾经是青楼女子的身份感到耻辱,有人在她的展览作品上捅了一个大口子,为j女宾客写了一首赞歌。

有一次,潘玉良在学校里听到老师公然说天下人死了,竟然请鲍子来上课。

潘玉良生气地给了对方一记耳光。

潘玉良对这样的环境很失望,她决定再次出国。

潘赞化鼓励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但从那以后,就没想过一辈子了。

在法国期间,潘玉良坚持三不原则,第一,不加入外国国籍,我永远是中国人; 第二,永远不卖画,追求心灵自由; 第三,永远不恋爱。 心中只有潘赞化。

在法国期间,潘玉良成长为欧洲最有名的艺术家之一,出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

他的作品在比利时、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地巡回展览,被各国博物馆收藏。

1959年,巴黎市长宣布,巴黎大学的多尔烈奖颁发给来自中国的潘玉良先生。 这是第一次被授予女艺术家。

巴黎市长亲自给她颁奖,称赞她的画有雕塑感,有创意,她的雕塑作品蕴含绘画风味。

当晚,潘玉良在与市长合影的背后写着“赞化哥惠存”。 时间是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七日。

但这一年,潘赞化已经离世,得知消息的潘玉良也害了大病,人生一片空白。

1977年潘玉良在巴黎去世,临终遗言将自己毕生的作品全部带回祖国,穿旗袍陪葬,不允许法国政府处理他的作品。

到1984年秋天,潘玉良的3000多幅画终于漂洋过海回到家乡,被安徽省博物馆收藏。

她的自画像在2005年的拍卖会上,最终以1021万元的价格成交。

潘玉良的一生非常坎坷和传奇,在命运的洪流中,她像坚韧的草一样顽强地成长。

作为民国时期的传奇女画家,她出身低微,但并非自甘堕落。

她的坚持和勤奋也成为了艺术界闪耀的明星。

即使身处废墟之中,也应该有力量让自己体面干净,抓住头发并将其从土中拔出。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