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GMAT的六大误区——北京格雷GMAT

2024-03-16 12:27:55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阿锦 阅读量:7054

GMAT是graduatemanagementadmissiontest (研究生管理科学入学考试)的简称。

备战GMAT的六大误区——北京格雷GMAT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采用GMAT考试成绩来评估入学申请人是否适合在商业、经济、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并决定是否录取。

很多人在应试学习中很容易迷上GMAT,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吧。

误区一:英语基础差的人也能拿到高分

其实500多名考生的英语基础其实很好。

GMAT考虑的不仅是英语水平,还有更多的逻辑性思考,是manager的能力。

岂止基础不好,GMAT的所有部分都在考虑将来制作business leader所需的能力。 就算基础很好也不一定能得高分。

误区二:模拟考试分数高,考试分数也不会低

模拟考试的分数并不代表考试的分数。

特别是那些模拟软件。

很多GMAT大神反复强调。 不要过于依赖模拟考试的分数。 模拟考试只是为了培养考试的感觉,适应考试的节奏。

3-4个压力错误的人,有600个以上的人参加考试,8个压力错误的人,有750个考试。

所以,不要过于依赖模拟考试来判断自己的水平。

高兴于模拟考试的分数变多了,或者疏于复习,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误区三:复习强度高,能应对考试

很多同学都觉得复习的强度那么大了,一定能得高分。

其实复习的强度高并不意味着复习就有效果。 有人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但没有任何计划,甚至完全不知道这十几个小时学了什么。 那样的复习是徒劳的学习,考试的时候也一样一脸无知。

真正有效的复习是有计划的,为了考试而复习。

误区四)复习时间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足够了。 断了一会儿也没关系

三天打盹儿的复习方法不适合GMAT。

GMAT需要专心致志地投入,要提高效果需要很大的复习。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GMAT考虑的不是英语水平,而是你的逻辑思考能力。 如果不依赖大强度的复习,这种逻辑思维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和巩固(另外,建立还不够,必须巩固才能真正应对考试)。

误区五)材料就这么多。 使用这个和使用其他的没有区别/读一下材料就可以了。 你不需要反复练习

材料还有一个误解。 材料的利用不充分。

很多学生练习很少,除了OG之外几乎不看练习,分析似乎也很少。

不反复分析,不练习,要取得好成绩只能靠运气。

误区六:复习一开始就追求最后的答案

在这里又陷入了GMAT的误解。 就是追求复习从头到尾的灵感,想借GMAT以外的东西来提高。

什么事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申请商科留学,GMAT是必不可少的。 18年已经结束了。 你会再不分手一直待到19年吗? 北京雷哥GMAT小申,祝申请的同学向自己心仪的学校申请,拿到offer,走向人生的巅峰。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