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当外国学生爱上中国的诗歌

2025-03-26 14:01:55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鹤隐 阅读量:11693

中国青年网哈尔滨4月23日电(见习记者张超)“关雎鸠被困河洲,窈窕淑女,君子稳重……”黑龙江大学课堂上,经常能看到不同肤色的留学生们唱着经典的诗他们有的穿汉服,有的拿着古典书籍,跟着老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世界读书日:当外国学生爱上中国的诗歌

在“4.23”世界图书版权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黑龙江大学,与外国留学生们一起学习中国古典诗歌。

学习古诗爱上中国文化的留学生

17日下午5点30分,哈尔滨的天空下起了大雨。 韩国留学生韩松抱着书一个人站在黑龙江大学留学生公寓二楼室外楼梯二楼,等待着6点开始的中国诗经典歌曲讲座。 过了一会儿,不同肤色的留学生们纷纷来到二楼的缓冲盘,等着老师开门。

10分钟后,文化体验中心的门被打开,留学生们开始签名,用汉字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不一会儿,中国古典文献学专家刘冬颖老师走进课堂,利用课前时间,和助手一起唱古诗,给留学生们做示范。

晚上6点整,上课了,20多名留学生和十几个中国学生拿出印着诗的纸,和刘冬颖一起朗诵、唱歌。

复习古诗《春晓》后,学习了诗经的开头作品《关雎》。

记者了解到,这些留学生是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的学生,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哈萨克斯坦国等十几个国家,从今年新学期开始,每周三都在文化体验中心学习中国古典诗词。

巴丽娜:我喜欢背古诗,让自己的普通话更标准

巴丽娜家在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但因为害怕记者不知道在哪里,特意说在哈巴罗夫斯克旁边的小镇,“就是抚摸对面的小镇。 我从小就接触过很多中国人,长大后来中国留学。

21岁的她是同学们眼中的美女,金色的头发,高大的身材,和很多中国女孩一样,喜欢购物,喜欢买衣服,也喜欢喝冷饮和冰淇淋,上课时温文尔雅,但与人亲近

在中国留学三年了,她完全能用普通话和同学们交流了。 她说自己学习的专业是中文文学。 平时除了看专业的书外,我也很喜欢中国的古典诗词。 “我可以让我的普通话更标准化。

除了诗,巴丽娜还喜欢中国书法和太极拳。 “我的很多同学早上都去打太极拳。 我看他们干得很开心,最近也打算学习。

王百伦:喜欢看孙子兵法打太极的“歌手”

“我喜欢中国。 会打太极拳了! ”王百伦来参加刘冬颖老师的课,特意穿了一件绣有金龙的蓝色中国服,说他觉得这样穿中国诗读起来很有气氛。

王百伦是他给自己起的中国名字,他的英文名是亚历山大拜伦。 今年24岁,故乡在美国亚特兰大市。 来中国两年半了。 普通话非常标准,带有东北口音,偶尔会弹出“兄弟”。

尽管主修中文文学,王百伦说他喜欢读《关雎》等中国经典著作,因为他对国际关系感兴趣,并写这方面的论文。

除了读古诗和古典,还喜欢打太极拳,当场给记者看,举手投足,动作之间看起来真的是这样。

在学古诗的教室里,王百伦有个外号,同学都叫他“歌手”。 每次学唱古诗,同学们都会推荐他做示范。 洒脱的王百伦也决不拒绝,像歌一样唱诗。

白天,王百伦是个学中国诗的学生,到了晚上,他经常约“兄弟们”去喝酒。 “中国的啤酒很好喝。 我也喜欢啤酒、雪花。 我也喜欢中国的烧烤、火锅。 我经常去酒吧喝酒。

“因为喜欢国际关系,王百伦特意告诉记者:“我有很多中国朋友,大家相处得很好,文化不大一样,但我们美国人喜欢中国。

薛阳:希望学习中国文化,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

黑色的头发和黄色的皮肤,如果不仔细观察,就很难发现雪阳是俄罗斯人。 确切地说,她是中俄混血儿,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是中国人,家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

在唱歌的教室里,薛阳和巴丽娜同桌,不同的是薛阳是主修中文国际教育,还是黑龙江大学俄罗斯学生会副会长。

同样喜欢中国诗词、喜欢中国文化的她,除了参加诗词类讲座外,还经常组织俄罗斯同学参加学校各种文化交流类的活动,是老师的好助手。 “我的普通话和俄语都可以。 我毕业后,我将从事中俄文化、商业交流的相关工作。 海参崴有很多中国人,黑龙江也有很多俄罗斯人。 我要好好学习中国文化,成为搭建中俄文化和友谊桥梁的使者。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1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