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格德心理学:经典之作,广受赞誉,不断更新

2024-07-09 10:59:54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名佚 阅读量:0

《西尔格德心理学》一直被奉为普通心理学教科书的经典之作, R. (西尔格德)教授自1928年便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教授非常受欢迎的心理学导论课程。该书最早是 1953年他本人在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独自编写的普通心理学教科书。由于内容丰富、观点全面、着重启发学生思维、特别适合对初学者的教学和自学,该书一出版即广受赞誉,到 1962年第三版时,销量已高达 415,000册,成为当年最畅销的图书,很快就出版了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文字的译本。

为了不断充实心理学界新的研究内容和适应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分支领域,西尔格德心理学教科书从1967年修订开始增加新作者,最早参加、也是合作最久的是 C. 和 Rita L. 。该书每隔三四年修订一次,在 50年间自第 1版至第 14版,内容不断充实完善。虽然新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但为了纪念 对此书和心理学教学的贡献,始终保留 为主要作者的地位。

在 21世纪伊始出版的这本《西尔格德心理学》第 14版,参加的作者有 E. Smith,Susan Nolen-, L. 和 R. 。为使本书的所有部分都更加现代化,书中内容有很大修改和补充,全书共计 18章,贯穿全书的有三个观点:1.加强行为的生物学基础;2.在心理学研究中增加进化的观点;3.强调文化影响及其多样性。

关于本书的内容及其主要变化简述如下。

第一部分包括三章。

第一章心理学的本质。首先用心理学如何影响生活和政策的一些实例,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从古老的“先天—后天”问题争论开始阐述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为强调它与当代运动的联系,在阐述各种不同学派的发展中,增加“主观论者的观点”,为当代的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联系,对被称为“21世纪的心理学”的新兴的跨学科研究,如认知神经科学、进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情感和认知神经科学,以及积极心理学等也都有一定的介绍。

第二章心理学的生物基础。通过一个公开讨论的实例表明复杂心理特点与脑的联系;并依据计划心理学的观点,在行为进化的部分以一个行为特质(如男性的攻击性行为)为例,讲述了自然选择的进行。

第三章心理发展。增加了在儿童心理理论基础上有关认知发展的最新研究;扩展和更新了青春期发展的范围;增加了遗传对气质影响的信息。

第二部分为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

第四章感觉过程。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本章对感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作了新的介绍;对光和心理物理的研究有所扩展;并增加了信号检测论。

第五章知觉。注重用生态学的观点解释知觉的作用,将错觉并入知觉的恒常性研究中;注意研究被扩展成为独立部分。

第六章意识。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分心或失去意识的情境引入,对意识进行解释,认为它是人对自己内外环境和各种行为活动的监控,由当时的知觉、思维和情感所构成;对酗酒的产生、其文化差异和性别差异也进行了讨论。

第七章 学习与条件反射作用。包含了抑制性条件反射的讲述,还新加了一节学习和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

第八章记忆。将编码、存储与提取、记忆的三个阶段与三个储存系统作了很好的区分与解释;对工作记忆与内隐记忆分节讲述,并着重说明记忆的建构性及其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知识点整理_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公开课课件_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

第九章 语言和思考。语言部分除发展和影响因素外,增加了神经基础;在推理和决策中指出表象的作用;在演绎与归纳推理的解释中用脑内的神经机制加以区分。

第三部分 心理特征。

第十章动机。动机是一种使行为加强并给以方向的心理状态,保持体内平衡是其主要的内在原因;从脑内系统对“想要与喜爱“(与 )加以区分;增加了与性别有关的过度节食与过胖等健康问题的心理学解释。

第十一章情绪。情绪从认知评价开始,由主观体验、内部躯体变化等多种成分构成;讨论情绪与心境的区分;强调积极情绪和面部表情在生活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增加了有关情绪调整及其性别与文化差异部分。

第十二章智力。介绍智力测验的历史发展和当代智力理论;讨论智力测验编制中的偏向性问题;还介绍了有关智力理论中文化问题的讨论。

第十三章人格。在各种人格理论中增加了人格的进化理论并讨论了人格的遗传问题;对人格的评估也在本章中加以介绍。

第四部分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第十四章压力、健康及应对。从各种压力事件的产生,到应激反应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及应对技巧,全部贯穿着文化问题的讨论;特别是增加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讨论,以及应对健康的影响。

第十五章心理疾病。这是新的一章,从一个变态心理的实例开始,在焦虑障碍、心理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部分强调了脑成像研究;并介绍了在界定“变态性”时需要强调不同文化下的常模的讨论。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的治疗。用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多种治疗方法中获益的事例说明治疗的作用,其中也包括中国古代的看法;介绍了药物治疗对心理障碍的作用,包括现在讨论中的草药的治疗作用及文化差异。

第五部分 社会心理。

第十七章社会影响。用情境起重要作用的观点,对社会助长作用、旁观者效应、顺从等几个方面作了现代化的解释;增加了包含不和谐理论与自我知觉理论的“自我辩护”(self-)部分。

第十八章社会认知。依据思维的双进程模型(自主思维和控制思维)的观点,阐述印象的形成、态度和人际吸引等问题;着重揭示了刻板印象的形成及其文化影响;并增加了对偏见与刻板印象的控制;指出在团体思维中保持团体多样性的积极意义。

本书非常适合心理学入门级的教与学。在每一章中有一个“概念摘要表”以图表形式帮助学生巩固主要概念并加深理解与记忆;除每章最后有全章总结外,还增加了阶段小结,对学生整合所学内容并记住重要信息大有裨益;各章均列有重要思考题,并设有以“双面论证”( both sides)命名的学术论坛,反映心理学发展前沿的问题,客观地介绍争议双方的论述。例如第一章“自私是天性吗?”第六章“超觉现象(Psi)是真实存在的吗?”和最后一章“择偶方面的性别差异是源于进化过程还是社会学习?”都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思维。此外,本书还包含了插图和详细的上网查阅资料的指导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实在是一本内容充实、图文并茂的心理学基础教材。最后,由于本书材料新颖,观点全面,我认为它不仅是一本入门教材,对于心理学界无论哪一个分支的学者,为了不断完善自我,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重要读物。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