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留学学校>
  • 留学生选择的学校因疫情导致留学生流失严重,深圳大学为他们搭建桥梁帮助他们就业。

留学生选择的学校因疫情导致留学生流失严重,深圳大学为他们搭建桥梁帮助他们就业。

2024-01-05 10:43:23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离群 阅读量:865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婷菊、岑深圳报道,“柔性屏幕显示更省电吗?”"贵公司需要物流和供应链方面的人才吗?"10月11日,深圳大学30多名留学生参观了位于南山粤海街道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深圳玉柔科技有限公司。

这项由深圳大学国际青年人才创业联盟(简称国际创盟)组织发起的留学生就业指导活动,主要面向计算机、光电工程和电信等专业的学生,由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国际学生发展中心指导,旨在向留学生们推荐优秀的创新企业,搭建来华留学生实习实践和国际交流平台。

留学生选择的学校因疫情导致留学生流失严重,深圳大学为他们搭建桥梁帮助他们就业。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在企业的参观交流中,留学生通过企业的介绍了解了玉柔科技在柔性屏、柔性传感器等领域的创新历程。

通过参观企业展厅的产品,各种科技创新的应用场景展现在学生们眼前。

(留学生与企业交流。

图片来源:深圳大学)

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生阿西夫汗(Asif khan)对该公司展示的电子通讯产品非常感兴趣。阿西夫,毕业于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专业,目前从事人工智能、电子、5G通信技术的博士研究。

“我在这里看到的许多设备和技术都是我所知道的国家中最新、最先进的。

深圳有电子科技行业最好的企业,像华为、腾讯、柔宇。

在中国,5G技术和AI(人工智能)技术非常发达,这也是我的研究领域。

”Asif说,他正在深圳大学做有关5G通讯芯片的研究,未来希望在中国从事5G通讯方面的工作。

深大国际联盟的企业访问满足了他的需求。

这让他获得了和科技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学校提供的平台为缺乏渠道的留学生提供了找工作的桥梁。他认为参观企业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同时,参加活动的留学生还参观了深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

留学生们在这里看到了来自注册在美国硅谷创业公司的科技产品和先进项目。

深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在园区为创业学生提供孵化室、创业实践室等大面积办公空间,方便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发和落地。

留学生们纷纷对入孵项目和学生投以羡慕的目光。

(留学生参观体验企业创新科技产品。

李婷菊/摄影)

(留学生参观体验企业柔性传感器创新科技产品。

李婷菊/摄影)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深圳国际联盟学院指导老师陈墨表示,本次活动旨在向学生推荐深圳优秀创新企业,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让留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创新企业的优秀实力。

此外,国际创盟自2021年6月成立以来,还通过举办国际化企业的参访和商业培训,寻求适合搭建来华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的中国企业,同时致力于携手全国大学生创业就业组织和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战略联盟,活动共参与、共分享。

记者了解到,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成立了留学生发展中心,旨在促进深圳大学留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服务。以留学生发展中心为平台,通过内外沟通,为来华留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政策、招聘信息、求职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通过建设和完善深大国际校友信息库,收集、发布供需双向信息和最新就业政策走向;拓宽留学生实习与就业市场,组织来华留学毕业生参加供需见面会;提供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课程、职业测评及一对一的职业咨询,指导“深大国际创盟”开展形式多样的旨在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的活动;开展对来华留学生毕业后的追踪调查,进行与学生就业、创业等职业发展相关的应用研究等。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参加此次活动的留学生大多来自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专业涵盖信息工程、国际管理、国际贸易、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能源电子等领域。

他们多数已经在中国完成了本科或研究生学历,计划在博士阶段继续在中国,尤其是深圳这片科技和创业的热土上寻找研究和就业的方向。

对于他们来说,找工作并不难。重要的是他们期待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职业领域。

据了解,深圳大学自1987年取得来华留学生资格后,于1993年开始招生,迄今已在90多个国家培养了2万多名留学生。

59%的学历留学生主要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每年录取1000人左右。

(留学生参观深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

李婷菊/摄影)

疫情致大量留学生流失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以来,在华留学生受到很大影响。

深圳大学外籍博士留学生报名人数从2019年的244名降至2020年的188名。

这个学期,由于疫情和签证的原因,深圳大学的留学生人数已经下降到不到300人。

(留学生参观体验企业柔性屏创新科技产品。

图片来源:深圳大学。

)

来自印度的Priyasha Sharma (Piya,中文名刘美希)今年23岁。

她2015年就来到了深圳,在深圳大学取得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学士学位,2020年毕业时还获得了优秀毕业生证书。

Piya原本计划在去年毕业时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只能通过网络教学,她不想上网络课,所以她决定在毕业时曾实习过的电子公司工作,以获得更多经验。

目前Piya正在深圳大学攻读国际管理研究专业硕士学历,她希望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在深圳工作,最好是进入电子行业公司。

“一方面,我在这方面更有经验。另一方面,深圳是一个适合电子行业发展的地方。它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心。

我在参观了柔宇公司后,非常着迷于他们的创新电子产品,很高兴能看到他们能为国际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

疫情也让Piya兼职的海外销售工作面临无法在国外拜访客户的问题。

但Piya感受到,深圳大学一直在根据学生的需要推荐好的实习岗位。

在她看来,疫情发生前,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留在中国,是因为深圳等中国大城市为留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平台和就业机会。

她也计划在硕士毕业后再工作几年,之后她想在中国开一家自己的公司,并在业务上有所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受疫情影响,很多疫情中途回国的留学生没有回国,而大部分还在学校的留学生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回国。

同时,在华留学生也面临着在读博签证到期之后找到工作的压力。

不过,记者了解到,虽然留学生毕业后留在国内的愿望强烈,但疫情发生后,只有不到10%的留学生毕业后离开到深圳创业或工作。

陈墨说:“签证是一个重要因素。毕业后,他们能申请的签证只有创业签证和工作签证。

但是留学生能够获得的招聘会很少,因此找工作的渠道受限,且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工作较难找。

复杂的签证申请程序和语言障碍也使他们无法及时有效地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

”对此,陈默希望政府和高校加大对留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扶持政策。

为留学生提供与中国学生同等的职业规划咨询、就业政策信息咨询、简历修改等就业服务。

(参加活动的留学生与企业合影。

图片来源:深圳大学。

)

阿西夫在疫情期间留在了学校,这让他有很多时间去寻找职业发展的信息。

他给疫情中的留学生的建议是:努力工作、保持敏锐的头脑、永不放弃。

Asif也期待未来能通过深圳大学提供的平台,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和工作,如人工智能、电子、5G等。

来自巴基斯坦的塔希尔拉希德也在中国呆了5年多。2016年获得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现在深圳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

5年的学习时光让Tahir充分感受到中国人的努力工作、友好以及这个国家的光明和繁荣。

塔希尔在整个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没有回国,但他发现自己的学业没有受到影响,因为中国在短时间内控制了疫情。

塔希尔对疫情的看法已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他意识到我们的未来相互依赖。整个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人类的发展繁荣和良好的健康环境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就他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言,Tahir希望加入跨国公司的研发团队,他认为研究是人类生存的支柱。

“我还处在人生的学习阶段。让我们看看我的未来会怎样。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