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大学生:四十年前我是HKUST的学生。

2024-07-22 05:58:23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鬼刀 阅读量:11314

我1981年报考了中国科大。 当时在中学有点无聊,但生活似乎只有上大学才能走。

采访大学生:四十年前我是HKUST的学生。

很多人觉得科大很难,其实80年代初,正值“科学之春”,科大那时如日中天,录取分数线极高,更难。

学校的通知三天就报道了,我第二天到学校,几乎晚了。

我班有23个人,两个女生,父母很少送去学校,每人都拿着一个大行李箱,学校给我们寄了床棉垫。

教科书是免费的。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还发了一套New Concept English。

每个宿舍都配有匈牙利制造的录音机,用来给大家学习英语。 那是我第一次看录音机、磁带。

中国科大的老校门

学生宿舍现在正在拆除。 也就是说,在“四牌楼”152楼一楼,该宿舍有4人来自无锡、上海、太原、湖北孝感。

宿舍对着正在建设的学校大礼堂,就在窗前。

有一天,大家聚在一起,班主任朱源老师在开场白中说:“如果你不想念研究生,就没必要来这里。”

我当场被吓晕了。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大学,能像我一样上研究生吗? 在科大几年,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对学生的爱。

班主任朱源老师对我们的恩情如山,毫不夸张。

我们的学习生活,简单来说就是朴素勤奋。

大四的时候,有个老师发表了一个演讲,说本科大学生三点一线的生活,从宿舍到食堂,再到图书馆,不知道一线是什么,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当然也取决于某些人,但我自己一点也不觉得校园生活的单调。 毕竟比中学富裕多了。

下午的操场总是热气腾腾,尘土飞扬。 有踢足球和打排球的人。

学校里有点空地上几乎有人在打羽毛球。

严济慈校长题辞

入学后不久,传来了科大在81年的CUSPEA考试中大胜,获得全国第1、2、4、5名的消息。

临近期末,在四牌楼教室里,文小刚、干政、吴彦、李渊民和同学们座谈,意气风发的文小刚鼓励大学生四种修养:下围棋、打桥牌、看小说、吹牛皮。

作为科大的物理学生,文小刚、干政是我心中永远的英雄。

星期六晚上的四牌楼教室里,总是有一些学生组织小讲座。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学生介绍莫扎特的作品是《三分骨头,七分肉的美人》。 从来没听过古典音乐的我喜欢上了交响乐和贝多芬。

后来我女儿也考上了科大少院,我让她学钢琴,我还喜欢坐顺风车学习,弹巴赫、月光奏鸣曲,这是我在科大受到的影响。

大多数学生都很努力学习,但也有人不学习。

本班的小周,从大三开始,除了上课、吃饭、打乒乓球,他几乎都躺在床上,从不去图书馆或教室自习。

后来,他考入科大研究生院,毕业后回老家去无锡。

几年前,我们又见过面。 人很健康,能工作,家人幸福。

另一个是来自苏州的同学,上了大学二年级后好像不上课也不去图书馆。 每门课的考试,都是早一天晚上背着书包找教室,奋斗一夜,第二天就及格。

之后,他在Duke University上了生物学博士课程后,学习了MBA,换了工作。

在科大的几年里,我是一个几乎什么都不问的木瓜。

离开学校后,我体会到朱源老师说的本科大学生“基础扎实,外语好”,体会到他们踏实勤奋的可贵,特别感谢科大老师的朴素和对学生的热情关怀。

在科大,我开始体验和思考民主与科学,感受到科学与人的高贵,这一直激励着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