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对中教要求,中考改革国际学校

2024-01-16 12:33:18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阿霾 阅读量:5

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熊丙奇

2021年底,随着“双归”的推进,各地民办国际高校(教学班)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落实“双减排”政策,以培训资格举办的国际高中课程班来自哪里? 只有取得全日制民办学校的资格才能开设国际课程班吗? 民办国际学校(课余班)的招生都要纳入中考体系吗?

国际学校对中教要求,中考改革国际学校

据统计,上海共有135所国际学校、102所民办国际化学校、16所招收外籍人士子女学校、7所国际部、10所公办国际类学校。

102所民办国际化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培训资格举办的,如果要求必须取得民办学校资格才能举办国际培训班,高校的国际教育供给将大幅压缩。

更重要的是,初中毕业生去国际学校(上课班)的路不再像以前那么顺畅了。

国内面向学生的高中国际学校(课程班)主要有三种,一是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二是民办高中学校国际课程班,三是以培训资格举办的国际课程班。

前两类基本纳入中考系统,由学校参照中考成绩自主招生; 以培训资格举办的国际培训班,面向社会招生,学生无需提供中考成绩。

进入这样的学校(授课班)也没有国内高中的学籍,但是所学的课程得到了海外大学的认可,可以通过“洋高考”向海外大学申请。

以进修资格举办的高中国际课程为非学历教育,无需纳入学历教育体系。

将高中国际学校(课程)全部纳入学历教育体系,有可能不利于“双管齐下”的推进,反而会增加学生和家长的中考压力、中考分流焦虑。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教育焦虑,应创造多样化的成才选择而不是减少成才选择。

以培训资格举办的高中国际学校(培训班)在现行的中高考制度下,为少数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

其中也有学生不能适应中国内地的高考总分评价体系,存在严重的偏差科问题。 选择更关注学生个性的国际学校(培训班),走申请海外大学的高中之路,让这些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好的发展。

虽然有些学生中考分数很低,只能上初中,但学生和父母都没有心理准备,所以选择不看中考成绩的民办国际学校(教学班)。

有些学生虽然没有在城市参加高考的资格,但不想回户籍地学习或升学。 因此,我决定在完成中学学业后,进入以训练资格举办的国际学校(培训班)。

这样的国际学校(培训班)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教师、课程质量不高、虚假宣传、学生存在风险(不能申请出国留学,也没有国内高中学籍)、只学国际课程不学国内课程)等。

限制或禁止以培训资格举办高校国际学校(培训班),要求举办者取得全日制民办学校资格,将招生纳入中考体系,出发点是规范此类国际学校(培训班)的招生、办学。

这样,民办高中国际学校的学生都有国内高中的学籍,既可以学习国际课程,也可以学习国内课程,毕业后可以选择国内中考和国外高考。

但是,这样的操作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首先,想摆脱单点评价体系选择国际教育的学生和家长,无法摆脱单点评价体系,会增加中考的竞争不安。

其次,城镇不具备中考资格的学生,不能选择纳入中考系统的民办国际学校(培训班),只能回到户籍所在地成为“回流儿童”,或者初中毕业后直接选择出国留学,低龄留学将会增加。

此外,在将所有国际学校(课程)列入中考招生之后,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可能必须进入中学。 如果父母不想让孩子上中学,那就没办法,只能直接把孩子送到国外上高中。

以培训资格举办的国际学校(培训班)存在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和进一步的管理改革来解决。

尚未实现随迁子女在城市平等学习、升学,中职教育存在实际“劣等”问题的,在教育资格上限制或禁止非学历国际高中课程教育要十分小心。

我国学生学业负担较重,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评价体系单一,成才选择单一,而以培训资格举办的高中国际学校(培训班)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以研修资格举办的高中国际学校(课程班),学生可以向海外大学申请,但没有高中学籍,不能参加国内大学入学考试。 这也是我国应该推进的学籍管理和课程学分认可、学历认证改革。

只有建立课程学分互认制度,才能促进教育国际化,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使职业教育成为与普通教育平等类型的教育,需要建立课程单元互认制度,使普通教育的课程单元与职业教育的技能课程单元能相互认识。

实现“双减排”减轻学生学校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目标,必须聚焦真题,进行深刻改革。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