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我们砥砺奋进,这一年我们步履坚定

2024-04-03 06:17:45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智库News 阅读量:18057

创/深圳商报首席编辑刘悠扬

巨大的手机涂鸦线铺满了天空、地面、墙壁,二维符号和三维世界如此魔幻地连接在一起,仿佛穿越到了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巢美术馆,电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这一年 我们砥砺奋进,这一年我们步履坚定

12月19日,以“二零二零”为主题的“未来? 未来! 国际小燕海外留学生校友作品展”在窝美术馆开幕,46位从深圳走向世界顶级艺术名校的青年艺术家和设计师,为深圳人带来了从视觉到观念炸开的潮流艺术展。

此次展出的作品是来自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AA建筑联盟、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个人设计学院、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等国际一流艺术大学的留学生

参展艺术家和嘉宾合影

这也是第15次“未来? 未来! 》的国际小燕画院学生作品系列展,该系列展览最完整、最成熟、水平最高。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还特邀韩国信息制图设计先锋张圣焕,他创办的“203信息制图研究所”也与国际小燕成立了“教育互联”项目,行业大师和青年艺术家共同举办展览,“未来? 未来! ”系列展览会以后的策展方向。

据悉,展览由国际小燕主办,窝美术馆承办,将持续到2021年1月3日。

是至今为止水平最高的

“未来? 未来! 》是国际小燕画院一系列主题展览,自2013年以来,每年在粤港及海外其他国家和城市定期举办,至今已举办15届,在艺术界影响极大。

小燕画院创始人董建国在开幕式上致辞

第一个“未来”后有问号,第二个“未来”后有感叹号。 策划人之一、国际小燕院长张晋君对记者说,筹办这一系列展览的初衷是想明确指出,这些年轻学生正在成长为未来不可小觑的艺术家,“他们是未来的艺术方向吗? 是的,他们是未来! ”

国际小燕院长张晋君主持了设计论坛

“未来? 未来! 》系列在深圳美术馆、华美术馆、窝美术馆展出,与广州美院、雅昌艺术中心合作举办展览,还亮相文博会、深圳国际车展,并移师香港、赴澳大利亚举办展览。 但在张晋君看来,本届展会“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成熟、水平最高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韩国信息图表设计先锋张圣焕参展作品

因为,参展的46位年轻艺术家是从深圳国际小燕进入世界顶级名校的留学生,有已经工作过的设计师、在校学生、已经成熟的作品系列、参加过国际大导演的电影制作,有策展、获奖经验,从大一到二年级,非常优秀

张圣焕参展作品

据张晋君介绍,这次参加的46位年轻艺术家分别是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布朗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罗德岛设计学院、AA建筑联盟、艺术中心设计来自普瑞艺术学院、库伯联盟、卡夫市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巴特利特建筑学院、伦敦艺术学院

他们带来的参展作品几乎涵盖了所有艺术类型,包括电影、动画、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汽车设计、游戏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插图、版画、油画等

展示现场

世界一线的艺术教育,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在张晋君的构想中,“未来? 未来! ”系列展是展示未来艺术可能性的平台,是整合各种艺术元素、碰撞伟大艺术家的平台。 “我们已经从他们那里看到了未来。 在这种整合下,他们的未来可能会更具爆炸性。 ”

瘟疫给艺术家带来新思维

什么是过去的"未来"? 未来! ”与系列展览不同,今年的展览不以学术探讨为主题,直接命名为“二零二零”。 张晋君解释说,“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整个艺术行业也发生了变化。 此次参展作品充分体现了年轻艺术家们在这神奇的一年中的新思维和新思维。 ”

展示现场

丁奕萌在康奈尔大学读建筑专业。 她带来的参展作品名为《Leaving Rome》,是隔离疫情时画的一组画。 从罗马到伊萨卡,然后回到深圳,丁奕萌被隔离了一个多月。 在这期间,行李箱成了她生活的基本空间单位,成了临时的“家”。 她从那里开始思考。 当你的生活遍布手提箱周围时,家的意义是什么?

在AA建筑联盟,建筑专业的张心怡经历了类似的故事。 新冠灾祸前后,张心怡在泰国小岛上生活了7个月,随后辗转回国,在香港和深圳隔离了一个月。 隔离期间,她开始每天画一画,记录每天的白日梦、感受、发生的小事,分享给朋友们。 “通过新冠灾祸,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链接’的重要性。”12月6日,张心怡将这些画带到云南大理,在大理床单厂举办了名为《CUCKOO的平行世界》的互动合作艺术展。 这次,她又把CUCKOONESS的共创艺术理念带回了深圳。

张心怡在设计论坛分享创作心得

还有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专业的杨祖雅,瘟疫流行期间她没能回到学校。 于是去上海拍了《平行》的黑白胶卷照片,以老上海居民的日常生活为横断面,观察了这一年的中国故事。

杨祖雅在设计论坛分享创作心得

许多青年艺术家的生命轨迹,在瘟疫期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张文静原来在普丽缇艺术学院是纯艺专业。 新冠灾祸期间,她在东莞一家口罩厂实习了两个月。 这让我开始思考艺术应该如何介入现实。 她策划了在线公益展览会,还开始计划重读社会性更高的两个学位。

张文静在设计论坛分享创作心得

数字媒体已经是一个大趋势

瘟疫不仅给艺术家带来了新思路,也加速了数字媒体来到我们身边。 张晋君告诉记者,这次展览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数字媒体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参展作品的三分之一是视频。

来自普利亚艺术学院的王嗟霏设计了名为《那些被忽略的:我们的生活和机器学习》,3的VR游戏。 3分钟内带着参观者进入虚拟空间,敦促人们思考人机的区别。 在个人设计学院主修艺术和科技的常莉那,设计了一款名为《SHINE》的互动动画游戏,浓缩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黄小珊,主修数字媒体。 她带来的作品是视频《城市焦虑》,用晃动的骰子拼接成大楼,意味着城市对人们的心理压迫。

许多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出跨界的大趋势。 在罗德岛设计学院主修工业设计的陈泳彤,这次带来的不是自己的工业设计作品,而是炭笔短篇动画《拉面》,用荒诞的故事表达她对“消化感情”的理解

陈泳彤在设计论坛分享创作心得

在哥伦比亚大学-伯纳德大学学习艺术史的钟一凡,把20多年前叔叔拍的胶卷冲洗出来,用现代艺术的方法整理和扩展了家人的记忆,带来了录像作品《胶片碎片》。

钟一凡在设计论坛分享创作心得

还有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张木子。 通过一系列涵盖视频、设备和行为艺术的作品,用四个章节展示了她对人类文明进程的理解。

张木子(左)设计论坛分享创作心得

“艺术创作本来是手工的,新冠灾祸带来的家令让大家不能去摄影棚了。 这样的环境使艺术创作者不得不面对问题。 数字化已经成为无论你愿不愿意,最终都必须选择的手段。 ”张晋君说。

有趣的是,也有人反对潮流。 来自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夏沛瑶回忆起瘟疫流行期间在桂林竹筏上漂流的经历,回到手工操作,设计并制作了以竹筏为灵感的长椅。 希望使用者能回归内心的宁静。 来自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王学习以他出生成长的蛇口工业园为灵感,在美国纽约STORM KING ART CENTER公园设计景观工厂,纪念他记忆中的工业化时代的痕迹。

王学强在设计论坛分享创作心得

不仅是展览,也是传承平台

记者了解到,参展艺术家中,小燕画院学习时间最长的有十几年。 这些从燕画院走出的青年艺术家,其工作经历、心路历程是来观展的人们最关注的。

展览会结束后,召开了设计论坛。 参展的年轻艺术家们将与大众分享从世界一线教室学到的内容,为进入更高艺术殿堂的后辈们提供学习经验。 深圳的高中生、学校校长、老师们也参加了分享会,交流非常活跃。

布朗大学环境专业的邹羽真在设计论坛上分享创作心得

刘晨皓为此次展览设计的手机涂鸦系列主打视觉酷炫,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刷卡拍照。

在设计论坛上,她分享了自己的设计心得。 “无论是设计还是其他艺术创作手段,都越来越方便了。 iPad、手机、手写平板电脑等工具可以更快地捕捉人们的交流、交流和灵感。 它能成为一种新语言吗? ”来自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刘晨皓,现在是自由设计师,主办过很多原创的网红IP展,包括严肃的疯人院、严肃的绿洲、严肃的8bit、Dumpling Associates等。

刘晨皓在设计论坛分享创作心得

“这些年轻艺术家在美国、英国的一流艺术大学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每年都得A。 通过他们的作品和思想,可以看到全世界一线大学的学生在想什么,国际一线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和艺术走向是如何发展的。 ”张晋君说。

巢美术馆门外的地上贴着有趣的指示牌

燕画院致力于美术教育40年,成绩斐然,2020年共获得312个offer,奖学金共计503.14万美元。 据最新消息,国际小燕学生已陆续获得2021年提前批次报价,覆盖哥伦比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罗得岛设计学院、艺术中心设计学院、伦敦艺术大学等多所世界级名校。

“得到报价的只是入场券。 一流学校看你真正的专业能力,看国外名校的师兄们在做什么,更明确自己的方向。 ”张晋君在这个意义上说:“未来? 未来! ”系列展更是传承的平台。

审稿:孙世建

通报/反馈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