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荷兰留学>
  • 80万人才回国。更可喜的是,有人放弃了精英身份,成为了农民!

80万人才回国。更可喜的是,有人放弃了精英身份,成为了农民!

2024-01-12 07:38:19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智库News 阅读量:2119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一组数据。2020年,回国求职的海归人数激增70%,人数超过80万。也就是说,一年将有80万海外人才回国。

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内经济发展和安全条件的拉动;另一方面是海外政策和就业形势的推力。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人才最终加速回流。

80万人才回国。更可喜的是,有人放弃了精英身份,成为了农民!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海归人才往往是高学历、高技术、高能力的代表。回国后会从事哪些行业?

近日,某招聘网站发布了一份去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报告。报告显示,22.1%的海归选择金融/IT/互联网行业;其次是生产/制造业,有12.3%;然后是贸易/租赁和其他行业,有10.5%。

从地域上看,海归更青睐的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一线和准一线城市。仅排名前两位的北京和上海就吸收了超过30%的海归。

令人惊讶的是,有些人竟然选择去农村当农民。这个年轻人叫郝一诚。本科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后赴国际顶尖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大学深造。毕业后,他拒绝了普热瓦的高薪工作,去张家口的一个村子发展AI种植。

多亏了科技的加持,他们基地的树莓从幼苗长到果实,只需要4个月,亩产3000公斤,产值20多万。他说种植和销售覆盆子不是目标。他想要的是把在荷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中国的农业中,为中国农业的升级做出贡献。

几个月前,在中国农业大学和拼多多联合举办的“拼多多农业研究大赛”上,一个叫孙玉清的女孩让人记忆犹新。她一拿到东北大学的研究生奖就赶回国内参加比赛,代表农民种植草莓和AI团体PK,希望加速AI技术在中国农业的应用。

还有一个90后的新疆姑娘叫赵燕。在澳洲留学毕业后,她是一名媒体记者,穿着高跟鞋拿着绿卡在CBD跑来跑去。然而,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只有中国才是家。2015年,她毅然辞职回国,成为一名“创业村姑”。

她和两个弟弟合伙卖自己种的枣。一开始是通过线下渠道。业务壮大后,逐渐拓展到线上。短短一年,他们仅通过拼多多就卖出了3000万元的枣。他们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还帮助周围七八十个村民向大山卖枣。

不得不说,他们的事迹令人钦佩。都是顶着国际名校学历的光环,因为要建设家乡,为中国农业发展做贡献,回乡务农。

当然,中国农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袁老曾经号召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农业。他说,中国的农业不一样,不是面朝黄土,而是机械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

现在,袁老的呼吁正逐渐成为现实。未来,将有更多的“郝一诚”、“孙玉清”、“赵岩”投身农业,助力中国农业发展。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