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汉邀请您在线修订古籍。

2024-01-05 21:43:22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阿锦 阅读量:7267

核心阅读

郝汉邀请您在线修订古籍。

900多人,有大学生、出版社编辑、律师、教师,还有远在德国、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

4个多月来,他们在线共同参与了近2亿字的古籍评审学校。

在中华书局数字化古籍整理工作平台上,他们穿越时空相聚。

“业馀选手”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本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感到高兴。

更令人高兴的是,他们大多是年轻人,熟悉古文阅读,具备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善于运用数字技术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按照中华书局的设想,未来古籍整理出版的全部流程将在网上完成,最终纸电同步出版。

有这么多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年轻人,这个构想应该能实现。

2017年底,随着耗时8年多的《中华大藏经续编》陆续发稿,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发现,全书约2亿字,面临着2019年必须出版——作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不可能任务出版计划是确定的,不能更改。

我很担心

众包审核古籍,能保证质量吗

顾青算了一笔账。 假设高产的古籍编辑每年审查300万字,2亿字需要中华书局的60名古籍编辑工作一年。

按照“三校一读”的出版流程,2亿字的稿件从头到尾通读4遍,60名编辑日夜绕轴都需要3年。

庞大的工作量、紧迫的出版日期困扰着顾青。

他突然想到了中华书局刚刚搭建的数字化古籍整理工作平台,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平台聚集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呢?

但古籍整理专业性强,中华书局编辑大多是相关专业毕业,通常需要在书局浸润三五年后才能独立承担任务。

从社会募集志愿者,通过众包审查旧书,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你能保证质量吗? 顾青心也打鼓。

《中华大藏经续编》是国家重大古籍整理出版工程,也是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的未竟之志。

1997年,历时15年的《中华大藏经》在任继愈的主持下终于出版,但106部、约1亿字的《中华大藏经》却不能一网打尽历代佛经,另有2000多种佛经没有收录。

《续编》是出版这些古籍审查学校。

2009年6月,93岁的任继愈在病床上与中华书局签订了《续编》的出版合同。

一个月后,老人猝死了。

“如果《续编》有质量问题,我怎么能当老师? ”顾青说。

但是,局势的发展不能再犹豫了。

放心吧

一大堆审稿稿陆续寄回,质量都达到了

2018年3月,中华书局发布首份通告,招募网上评委。

短短一个月,全国就有1500多人申请。

经过试用考核,最终留下900多人。

其中有大学生、出版社编辑、律师、教师等,遍布全国各地,来自德国、俄罗斯、泰国的中国留学生也申请成为评委。

入选者将接收专业古籍整理网站的户籍网站账号,在线接受任务。

中华书局将以原件即内容最完整、错误最少的为校队基本依据的古籍图片和文件通过网络发送给校队人员,后者对照原件逐字检查,遇到错误直接在平台上修改,书局编辑在平台上

《续编》所收经典自唐代至明清,有刻本有抄本,有梵文有巴利文,历代字体各异,正字俗字异体字错杂,有模棱两可,也有残缺不全,给评委带来了不少难题

然而,业馀评委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细腻的作风,取得了内行也赞不绝口的成绩。

来自山东的心理学老师郑敬新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20卷,约65万字的在线校对工作,写了1444条注释。

工作中,他发现图书局寄给他的古籍原件少了四卷。 图书局请乡敬新补充不足的文本,保证了稿件的完整性。

郑敬新说:“我们校队的目的是找出电子文件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谬误,展现古籍本色。

复旦大学博士生方思园精通梵语,当仁不让地承办了梵语古籍审校。

梵语的难度众所周知。 有些梵文的形状非常相似。 一不小心就会认识到错误。

古籍中的梵字小巧密密麻麻,方思园睁大眼睛,一字一字与读写相符。

日本人开发了梵文字典,必须支付巨额使用费。

在书局的委托下,方思园和其他几位复旦先生开发了中国第一个适合电脑输入的梵文字库。 7000多个梵文都是手绘的,临摹人员累得腱鞘炎,但成就感——“我们开发的词典比日本人漂亮多了,我觉得排版更好。

”方思园说。

来自温州医科大学的朱若溪是敦煌学博士,他查阅了大英博物馆、法国国立图书馆等收藏的敦煌文献,选取了最清晰的PDF文件下载,发现了很多稿件整理者忽视的地方。

例如敦煌写经中的错别字,千年前的写手发现后,马上在旁边做删除标记,这种标记只能在HD的彩色图像上看到。

古籍中的一些错误,就是这样被她发现的。

随着大量审稿人的稿件陆续传回,顾青渐渐松了一口气。 因为业余古籍审查者的工作质量已经达到。

顾青问了几个老编辑,“发了这些评稿会不会损害中华书局的声誉? 老师们说,不能! 我心里掉了一块石头。

自信

在线审查者中年轻人占大多数,有整理古籍的继承人

利用数字技术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古籍整理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让以往局限于专家小圈子的工作走向大众,古籍整理效率提高了100倍。

任愈老师主持编纂的《中华大藏经》有160多人参加,前后共计15年。

《续编》年9个月完成了900多部经典著作约6000万字的审校任务。

以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2019年全书出版完成,应该不会成为问题。

“这些在线评委真的很感动。 有些人腿断了还继续看稿子,有些人在进手术室前不忘交稿子……没有他们的奉献,我们完成不了这么大的任务。

"古联公司文献编纂部主任朱翠萍说。

在顾青看来,古籍整理的继承人是有的。

在900多名在线评委中,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占绝大多数。

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熟悉古文阅读,具备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善于运用数字技术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借助网络交流的便利,很多难题被发到QQ群里,大家一起讨论,很快就会有结果。

为进一步做好网上评委工作,2018年12月15日,中华书局举办首届古籍网上整理专家学者论坛,对评选出的70多位网上评委进行业务研讨和培训。

中华书局编外助理俞国林现场出了三道题,三首不看文段的古诗和古文出现在大屏幕上,三位在线审稿人在短短十几秒内准确打好标点,顺利朗读。

不仅是人才,技术的进步也是提高古籍整理效率和质量的利器。

按照中华书局的设想,未来古籍整理出版的全部流程都可以在网上实现。

整理古籍,首先扫描底本,系统自动识别文字,人工检测后将电子文本上传平台; 编辑将电子文本分成几个任务包,在平台上发布; 整理人员申请任务,利用平台提供的自动校勘、标点系统,初步整理后人工纠错交稿; 最后,编辑在线审阅、加工和自动排版,实现纸质和电子的同时出版。

顾青表示,在古籍整理领域,人工智能不能完全代替人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工干预,做好前期的体例设计、后期的审核,完全可以编辑出符合古籍整理质量要求的出版物。

“和很多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老老师相比,我们很幸运。

他们来不及的好时候,我们赶上了。

我们要珍惜新时代为我们创造的机遇,全力以赴,积砖加瓦,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建设伟大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

“作为在线评委的代表,邓敬新说。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