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80年代纽约艺术界:艺术表现与实验精神

2024-02-01 05:58:23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阿柚 阅读量:15997

从10月1日起,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了群展“下城往事: 20世纪80年代的纽约艺术现场”。

看80年代纽约艺术界:艺术表现与实验精神

60位艺术家,涵盖涂鸦、绘画、素描、摄影、电影、雕刻、设备等多元媒体的约200件作品,聚焦于20世纪80年代纽约市区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和探索。

收集了凯斯赫林、让-米歇尔巴斯奎、辛迪谢尔曼等纽约市众多艺术家的作品和其他相对陌生的艺术创作者的创作,其中许多作品首次在中国展出。

展览会场

这是20世纪80年代纽约的回顾。

当时纽约陷入经济低迷而荒芜,迎来了属于艺术表现和实验精神的时代。

展览聚焦于当时背景不同、艺术实践跨越多家媒体、在纽约崭露头角的艺术创作者。

如今,他们成为了20世纪末最重要的艺术家。

当时他们在纽约的画廊和美术馆、街头、俱乐部以及新的替代空间积极进行艺术实验和公开对话,同时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艺术家和艺术家群体需要面对并应对城市日益升级和消费主义扩张的冲击。

约翰阿哈和里戈贝托托雷斯《玛利亚问候母亲》

这次展览既不是以时间的线索展开,也不是以创作体裁和媒体划分,而是艺术家对多媒体创作的覆盖,从绘画、雕塑、摄影、表演,到对涂鸦、新媒体设备等当时新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共有10种

据悉,《下城往事》由卡洛麦考漫画和UCCA政策展顾问彼得逸利共同策划。

从《缪斯之城》纽约看

展览的第一章是《缪斯之城》。

整个20世纪,纽约一直是众多艺术家的家园,更是取之不尽的灵感之源。

到了七八十年代,艺术家们开始以新的形式挖掘这座城市的潜能,纽约古老的结构和斑驳的外貌成为艺术家的创作主题,也成为作品的舞台和素材。

与这一时期城市的其他地方一样,随着富裕居民的移居,下东区这一大批艺术家的生活、工作大本营也在不断发展。

在这里,艺术和街道的边界变得模糊。

一些艺术家在公共空间表演和创作,一些艺术家描绘了城市建设景观的硬线。

艺术家们在城市的扭曲中,逐渐感知到城市发展和工业化对生态和社会的影响和冲击。

黄马鼎《夏普和多蒂》

黛安伯恩斯《字母城小夜曲》

简迪克森《梦想成人酒吧》

这个展品的一部分有约翰阿凡的《祖尼尔达》。

整个80年代,托雷斯和阿芬在社区举办雕像研讨会,制作布朗克斯区的公共壁画,让当地人有机会接近艺术。

他们为所有作品铸造复制品,留在社区内供鉴赏。

约翰阿凡《祖尼尔达》

简迪克森《内森43街》

20世纪80年代,消费文化在美国传播,也成为许多纽约艺术家的创作主题。

其中一些女艺术家以摄影为媒介,重新截取美国大众文化和广告中的图像,暴露出图像强化的品味和欲望的建构。

同时,美国文化也开始向外部出口。

纽约艺术家在作品中唤起了对这些发展变动的关注,也将目光投向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文化。

展览的“全球品味”单元是艺术家朱迪里夫卡在纽约布鲁克林长大,在越南战争中长大成人。

她花了三年时间开车在欧洲穷游,1966年利夫卡回到纽约,70年代末加入了Colab艺术家团体。

在《金字塔1》中,她在地毯正面分泌的颜料发出肌理感,晃动着。 在谈到她的绘画实践时,利夫卡说:“只有事故是有意的。

当我漫不经心地在视觉素材库里左顾右盼时,就会浮现出伟大的新颖性,灵感就在其中。

在利夫卡随意的笔触下,基础图形结构混乱,——金字塔东摇西晃,网格错落有致。

这一系列绘画标志着利夫卡创作的变革,从20世纪70年代中旬轮廓严谨的“单一形态”系列胶合板绘画转向对有机生动形态的探索。

朱迪里夫卡《金字塔1》

艺术家西蒙斯曾以世界著名景点的照片为背景,拍摄了一系列人偶。

在这个“旅行”系列中,世纪中叶风格的单色人偶在探索世界; 她从后面拍下三个娃娃,仿佛她们进入了这些文化地标,与背景融为一体。

在大众媒体全球化和休闲旅游蓬勃发展的时代,西蒙斯不仅模仿了通过摄影体验一个地方的想法,而且嘲笑了这种将外国文化缩小为简单原型的图像传播方式。

西蒙斯《旅游:帕特农神庙/初见》

"看到艺术市场蓬勃发展,人们纷纷死去. "

《危机四伏》一章再现了艾滋病对80年代的沉重打击。

为了面对自己的死亡,纪念已故的朋友,艺术家们试图用深色忧郁的颜色作品来唤起对身体脆弱性的关注。

艺术家奇奇史密斯说:“我一直认为,人的身体里隐藏着整个世界的历史。”

这位艺术家于1976年来到纽约打工,两年后加入了Colab艺术家小组。

1979年,史密斯参考医学教科书《格雷解剖学》开始画画。

而在她的父亲、雕塑家、建筑师托尼史密斯去世后,接吻失误的创作焦点转向了身体的死亡。

她把身体创伤当成人生经历的记录,开始制作雕塑,把女性身体作为社会政治的战场。

史密斯为她的肢体雕刻选择了不同的材料。 对这位艺术家来说,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心灵和精神意义”。

混凝土《头骨》有死亡的重量,让人想起墓地的雕像。

破裂修复的《肋骨》被细线连接吊着,倾诉着生命的脆弱性。

整个80年代,史密斯的许多朋友和家人都死于艾滋病。

这些作品是在1988年艾滋病最终夺去妹妹生命之前创作的,其中包含了人体对史密斯疾病和死亡的沉思。

奇史密斯作品

奇史密斯作品

吉米德萨娜1973年来到纽约市,拍摄了活跃在东村的重要艺术家和音乐家,为自己工作室的创作筹集了资金。

他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拍摄的照片中,对室内场景陌生的生化处理提出了“美国梦”的批评。

德萨娜裸体露出他的朋友们,摆弄不合常理的道具,在高饱和的戏剧性光线下采取了动摇的态度。

拍摄物体,在物品上保持平衡,蜷缩在冰箱里,用布绑住,让他们占据的无聊室内空间更奇怪。

1985年,被诊断为艾滋病后,德萨娜不再拍摄人物,转向抽象主义。

在创作此次展出的系列作品时,德萨娜初期选择了一些为朋友和熟人创作的摄影作品,开辟了许多切入点。

他把切口向外剥开,重塑了主体的形状,重新拍摄了这些破碎的图像。

在《铝箔》中,他只剩下一对拥抱别人的轮廓。

在死于艾滋病并发症前不久,德萨娜对西蒙斯说:“看到艺术市场蓬勃发展,人们纷纷死去,很痛苦。

“面对自己生命的终结,这部作品表达了德萨娜对人的身体在更高层次上的深思。

吉米德萨那《睫毛#2》

面对悲伤,许多艺术家都像《演唱会》一章中在玛丽珀和曾广智镜头下聚会的音乐家、歌手、俱乐部成员一样,试图在群里寻求藉口。

除了在俱乐部表演的角色外,艺术家们还探索了新的身份和自我表演模式。

在“流动身份”一章中,阿什莉比克顿将自己的风格化个人品牌列入企业商标,斯蒂芬复制了凯斯赫林的作品。 罗兰奥格雷迪通过行为表演挑战了艺术界内外黑人身份的建构和接受。

展览会场

艺术家本德尔于1978年来到纽约,与同时代的罗伯特隆戈、辛迪谢尔曼等人一起,利用大众媒体的形式和内容来对抗大众媒体本身,揭露了其中潜在的文化问题。

本德尔聚焦音乐视频、电视节目和广告的商业氛围,认为媒体是“吃人的河”,欺骗观众陷入被动“吸收”。

通过学习矢量图形和计算机动画,本德尔开发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创作方式。 她编程了多通道视频,形成了混乱刺激眼球的独特美学。

艺术家视觉上的激进编排风格强调了人类在消化多媒体信息流时的期望。

在《快乐回转》系列中,本德尔从同一时期的现代艺术作品、艺术史料、电视剧照片中切出图像,并将它们排列起来。

这些图像以十字网格排列,强调了媒体和信息传播技术从绘画和印刷到视听格式的迅速发展。

本德尔认为,“我们想把艺术作为一种象征,而不是有价值的东西”,并指出,将现有图像合并“就像人们将语言中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或拼凑成文字一样”。

本德尔像使用文字一样处理图像,使之成为潜在的意识形态动机的符号。

这一系列从男性主导的艺术史经典中挪用的图像为本戴尔后来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在这些作品中,由各色企业赞助的视频引起了观众的关注。

本德尔“快乐回归”系列

物是人非

在《神话与原型》一章中,像罗伯特霍金斯、珍妮霍尔泽、托马斯拉尼根施密特、尼古拉斯穆法雷格、辛迪谢尔曼、白南准、理查德普林斯、南希佩洛这样与众不同的艺术家,成为了漫画、低俗的艺术家

在《美国高中戏剧中的达芙妮和阿波罗》中,拉尼根施密特化运用庸俗的高中舞台服饰元素,再现了古典的古希腊神话。

在这个神话中,阿波罗一心追求女神达芙妮,达芙妮为了逃避他的求爱而变成了一棵树。

作品中绿色的金属线像叶子,让人联想起假扮的皇后满是亮片的服装,聚集在达芙妮身上,遍布整个作品。

像四个游吟诗人一样的小人眼神轻盈,戴着纽扣做的鼻子,露出白花夸张的笑容,在场景周围跳舞。

皱巴巴的戏剧色板原本是作为舞台照明着色的,在画面中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

《美国高中戏剧中的达芙妮和阿波罗》

《幕布与舞台》一章集中了罗伯特库什纳、朱利安施纳贝尔等其他艺术家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反思性创作。 这些艺术实践包括戏剧、舞蹈和被涂鸦占据的第一堵墙和地铁。

《芭蕾舞台》

在《前所未有的未来》一章中,拉梅尔兹和埃尔斯沃斯奥斯比醉心于非洲未来主义所拥有的自由可能性。 肯尼沙夫色彩鲜艳的动画《杰森一家》的角色,预示着对约定的未来的怀念。 这种悲伤也会持续几十年吧。

展览会场

展览的最后一章《亡命徒非》( Obsolete Creatures )移至20世纪80年代的寂寞帷幕,这一章的标题来源于黄马鼎画恐龙骨架的画《过时的生物》(obsoletecreatures ),他

《过时的生物》

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到来,纽约和艺术家团体也发生了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闹市区的艺术家们对街头文化、高级艺术( high art )和尖端技术的远见卓识已经被广告和媒体所接受。

在此后的十年里,互联网的发展开启了新的互联时代,挑战了纽约世界文化之都的自我定位。

然而,《下城往事》展现出的艺术实践在今天,尤其是在中国,仍然具有特殊的生命力,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初期,城市是艺术灵感的重要来源。

此次展示的作品依然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引导我们在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当下,探索艺术和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无数可能性。

展览会将持续到2023年1月29日。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