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考研,2021考研复试热点

2024-02-21 15:58:07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乏味 阅读量:12087

光明日报记者李玉兰

又到了报考季节。

2020年秋季考研,2021考研复试热点

2023年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申请正在火热进行中,有关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话题也在高涨。

注册人数会继续上升吗? 招生人数如何变化? 专业课怎么调整? 网络上热议的“逆研究生”现象该怎么想? 最近,这些问题总是出现在社交媒体的热搜位置上,牵动着考生的心。

你怎么看2023年研究考试的新趋势? 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2021年11月9日,湖南长沙师范学院研究生在图书馆露台上认真看书。

宋文志摄/光明写真

9月8日,河北省邢台市全国示范教师白恒云正在为学生上课。

柴更利摄/亮片

2023年的研究招生计划还没有出来,“缩小招生”的可能性很低

“目前西安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还没有出台,但从近三年的情况来看,研究生招生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平均增长幅度在10%左右。

预计2023年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人数将继续增加。

西安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祥模说。

虽然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尚未出台,但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所谓“知情人士”已经猜到“考研缩水”,“免考”名额增加,统考生名额减少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传毅说。 “‘免职’名额,国家一般规定控制在当时学校全日制招生总计划的50%。

具体到各学科专业,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大学发展规划自主决策。

实际上,从每年统考的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来看,很多学校和专业的“免税生”名额都远低于50%。

例如西安工业大学只有10%。

赵祥模表示,“学校2023年‘推免生’计划比2022年有所增加,但由于招生计划同步增加,目前的招生来源主要来自参加统考的应届生、往届考生。

记者了解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2023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按照去年实际招生人数的95%计划,实际招生人数最后根据教育部招生计划确定。

这是所谓的“缩约”之举吗?

“据我了解,在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正式出台招生计划之前,所有高校2023年的招生计划都是按照这个要求执行的,这几年基本上都是这样执行的。

我认为这是统筹考虑到全国研究生规模稳步增长的结果,根据往年情况,正式出台招生计划时,一般招生数量会高于以往的招生计划。

赵祥模说,“每年研究生招生名额计划都是从上级教育部门下下达的,学校综合考虑未来发展和学科布局,向以国家重大战略、基础学科、重大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的学科(领域)倾斜。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一直在扩大,报考人数也一样。

数据显示,2023年报考人数仍将增加。

整体来看,可能会缩手吗?

“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我个人认为2023年研究生院缩小的可能性很低。

赵祥模说:“教育部公开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2022年全国考生457万人,比2021年增长21%。

研究生入学人数持续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高校本科毕业生逐年增加,加上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就业压力加大,出国留学风险加大,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优势,将有更多本科毕业生

赵祥模表示,国家制定研究生招生计划,不是盲目普遍扩大规模,而是有针对性、有针对性地扩大招生规模。

这几年,研究生招生名额重点向中西部地区高校倾斜。

王传毅教授也是同样的想法。 “研究生招生名额规划主要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受教育需要等多方面统筹安排的。

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20》相关统计,25~64岁人口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的比例,美国为14.26%,英国为14.64%,韩国为4.45%,中国为1%左右。

因此,招生规模可能会扩大,但根据类型和水平的不同,增幅也不同。

考试内容和参考文献的交换是正常现象,与“难易度”无关

很多学校的202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被公布,参考书的变更等,专业科目的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

这也引起关注的是考试更“难”吗? 在考生人数增加的可能性非常高的前提下,不是很“难”吗?

王传毅教授说,专业课程考试内容的变化,属于学校根据人才选拔要求和学科理论知识发展变化而进行的自主调整。

随着知识更新、人才选拔要求的变化,考试内容及参考文献的变更是正常现象。

近年来,教育部寻求基于一级学科命题的推进。

以西安工业大学为例,按照这一要求,将自我命题科目数从54门降至33门,及时发布《西安工业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指南》。

各学校发布参考文献,实际上是为了减轻考生复习压力,方便广大考生备考。

“报考人数的增加未必会带来报考难度的增加,10年前的报考人数很少,但招收的研究生也很少。 现在,报考人数在增加,但招收的研究生也在增加。

因此,不能故意放大绝对数量的增加来制造“销售不安”。

”王传毅说。

“最需要看到的是考生报考的学科结构,而不是报考规模。

目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个现象是,经济管理等热门学科竞争激烈,但涉及国家重大战略的高精钢紧缺学科往往偏冷,冷门绚学难以传承。

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考生群体,让更多的考生将个人学业融入国家民族复兴大业,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问题。

”王传毅说。

对于考生个人来说,能否突围不是考生人数和分数线,而是自己报告的专业和学校排名情况。

研究生分数线按招生名额和进入面试名额比例划定。

例如,一所大学招收100人。 招聘人数与参加面试人数的比率为11.2时,有120人进入面试,分数线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具体进入面试的差额比例,国家指导性建议一般在120%以上,具体由各学校自定。

赵祥模说:“分数线的划定原则是,考生分数首先要符合所在学科(领域)当年国家分数线——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的基本要求,即所谓的‘双分数线’,包括报考科目的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

研究生国家线分为a区、b区两个阶段,这两类地区的分数线通常相差2~10分左右。

在此基础上,学校可根据达到国家线的人数和招生计划的吻合度划主线,主线分数根据当年情况由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

“逆研究生入学考试”现象表明,专业特色优势进一步增强

“逆向研究生”也是近期的热门话题,他是“双一流”建设大学的本科生,考研目标不再局限于“双一流”建设大学,普通大学也在选择之列。

很多人把这看作是考研“形势严峻”的信号。

“其实这种状况从往年开始一直持续着。 既有选择专业或导师的理由,也有很多学校之间实际上没有那么大的差距。 而且,这种差距对个人的影响确实有限。

特别是在专业和学科方面,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判断和选择的机会。 另外,希望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大学。

”赵祥模说。

王传毅认为,报考是基于考生个人意愿和个人能力的综合判断,考生有“成功率”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报考学科的优势特色水平。

“首先,国家一直鼓励大学特色发展。 特别是“双一流”建设大学要在各个领域和方向争夺一流。 因此,考生在一定程度上会考虑整个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术声誉,但更重要的是看报考学科的优势特色水平。 其次,目前出现了许多市场导向的大学和学科排行榜,其指标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尤其是根据论文、项目等“五唯”指标进行简洁性排名,不能反映大学和学科的全貌,尤其是人才培养的特色质量和国家、国家

”王传毅说。

缩小考研压力、逆向报考、报名人数增加、参考书变更……伴随着这些话题,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各种辅导机构、辅导资料、网红辅导专家等帖子,“流量”背后的利润是“销售焦虑”

“社会上的一些媒体和研究生院为了吸引眼球,过度放大了一些事实,故意隐瞒了一些事实。 确实存在“销售不安”的现象,我认为应该客观合理地看待研究生数量增加的现象。

王传毅说:“报考人数的增加可能是受疫情影响短期内发生了变动,增加的人数一部分来自受疫情影响没能申请海外研究生院或延期申请的考生,另一部分来自受疫情影响无法就业、不得不延期报考的考生

瘟疫流行后,这两个群体的阅读需求可能会有明显的变化。

赵祥模说:“考研是人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如何正确面对紧张和焦虑也是每个考生的必修课。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从复习到最后进入考场,会经历很多困难。

应试学习并不决定考生的一生。 只是增加了选择。 考生应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好成绩。

同时,考生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在全面评估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大学和专业。

同时,要根据各招生院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上的参考文献准备复习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密切关注各高校的招生政策。

《光明日报》 ( 2022年10月11日第14版( ) )。

资料来源:光明网- 《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