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泰国留学>
  • 2021未完待续|处在历史性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气候与疫情是当下重点

2021未完待续|处在历史性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气候与疫情是当下重点

2024-03-30 06:42:32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智库News 阅读量:3280

2021年即将过去,在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和气候变化等全球危机下,世界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和深刻重构,而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的中美关系正站在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的关系关系关系到世界前途命运,两国必须回答美好世纪的问题。

对于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国际问题专家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的中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世界安全,鉴于拜登政权继续特朗普政府的立场,未来两国关系将保持“战而不破”的状态在单边主义回潮的趋势下,气候问题将成为下一个全球化的主要舞台。

2021未完待续|处在历史性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气候与疫情是当下重点

未来的中美关系将继续“打而不破”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昊告诉红星新闻,2008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美合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提出,“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当前,中美关系已逾时,“当前中美双边关系不仅决定世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世界安全。 ”。

资料图。 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的关系关系关系到世界的前途命运。 如图所示视觉中国

对于当前的中美关系,李昊认为,“正在向大家不希望看到的方向滑动”。 他指出,拜登政权上台以来,中美关系没有改善,但相对于特朗普政权并没有恶化。

特朗普执政后期,美方试图让两国对中美关系采取两岸关系态度等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实现战略脱钩; 甚至发生了发动广日持久贸易战、关闭大使馆的重大事件。 李昊认为,拜登政府继承了特朗普政府的倾向和立场,但也采取了推门的“优化”战略,“过去一年,中美关系在低位运行,但与特朗普政府中后期相比并没有恶化。”

国务院参事、中国和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也表示,虽然拜登上台后似乎有缓和两国关系的动向,但总体来说特朗普政府的做法仍在继续,未来中美两国的关系将保持“战而不破”。

资料图。 2021年4月24日,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活动在北京举行。 图为前国务卿基辛格通过视频致辞。 如图所示视觉中国

“中美关系现在可以说正处于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两国之间的未来如何发展,李昊认为,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是所谓的“3C政策”,是竞争、合作、冲突。 ( Compete,Collaborate,Confront )。 “因此,未来中美关系可能受制于激烈的竞争和必要的合作,但最重要的是避免直接的对立和冲突,同时需要重塑中美关系的基础。 ”

李昊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中美关系被形容为‘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最坏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我认为这有一定道理,但太悲观了,我认为未来中美关系还有形成的空间。”

气候问题将是下一个全球化的主要舞台

2021年被部分学者冠以“气候年”称号,气候问题备受关注。 今年4月,中美两国联合发表了《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 在中美关系全面降温的大环境下,这个联合声明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资料图。 2021年11月13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右)和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在英国格拉斯哥COP26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现场。

李昊首先说,“这份联合声明实际上反映了中美在全球议题上开展合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反映了全球变暖危机确实异常严峻和紧迫。”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化最主要的两个参与者和塑造者,只有中美开展气候合作,人类才能携手应对气候危机。

其次,这表明气候问题已经深入融入中美两国的发展模式。 “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以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引领经济结构变革。 ”李昊说,虽然经历了特朗普时代的倒退,但总体而言,气候政策重塑了美国经济、生活、产业结构和社会观点的认知。 中国作为《巴黎协定》最重要的签署国,近年来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参与了全球气候治理。

“这一举动一方面表明,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承担着国际责任。 另一方面也表明绿色环境保护已成为中国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 ”李昊说。

“2060年碳中和”路线图据新华社报道

但李昊同时表示,中美双方就气候问题表达了合作愿景,但气候问题不能成为国际政治工具。 “美国因气候问题反复表示,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但将来有可能因为国内政治的变化再次退出气候协定吗? 这是世界担心的问题。 ”。

王辉耀也认为,《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的背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是中美两国的共同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块负有很大责任,两国必须合作。 否则,世界将受到重大影响。

李昊说,受疫情影响,全球化进程已近半个世纪,目前面临巨大冲击。 “实际共同应对气候危机,以更健康、更环保的方式谋求发展,是未来全球化的道路。 ”李昊认为,未来世界各国需要基于气候共识共同承担国际责任,共同构建国际机制,优化各自的发展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或许可以找到新的全球化方向。 “可以说,气候问题将成为下一个全球化的主要舞台。 ”

生命大于利益是全球抗疫之道

对于疫情下的全球格局和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抗击疫情,李昊认为,当前全球格局正面临着一场大变局。 “百年一遇的大瘟疫和百年不遇的大变局重叠,是这次世界性瘟疫的特殊背景。 ”李昊分析说,已经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由于各种因素趋于碎片化,单边主义回潮的势头也在增强。

回顾历史上人类与瘟疫的抗争历程,他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近代以来人类在防疫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其实主要是意识到了国际合作倡议的重要性。 ”李昊说,早在1851年,国际社会就召开了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面对鼠疫、霍乱、黄热病的全球感染防控问题。

“冷战时期,东西方也曾在抗疫、抗疾领域实现更大合作和突破。 因此,“合作对抗瘟疫,才是人类战胜瘟疫的唯一方法。 ”李昊说。

在走向碎片化道路的全球格局下,未来合作抗疫的道路应该如何制定?

资料图。 2021年2月,接种了中国科技振兴新冠疫苗的墨西哥老人卡门接种结束后,手持中西双语贺词。 据新华社报道

李昊认为,首先,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必须坚持人道主义最高原则和生命大于利益。 “人道主义胜于国际政治的基本原则,也是中方坚持的。 ”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 “显然,国际合作是应对全球疫情的唯一途径和根本途径。 ”李昊说,在此基础上,也要注意技术的共享。 “当前疫情新变化不是哪个国家的技术能单独应对的,世界需要在技术方面加强合作,这也是世卫组织积极推动的。 ”

他还表示,应对疫情的公正性问题,特别是疫苗分配的公正性,需要全球合作解决,在这一领域需要减少政治方面,特别是地缘政治的影响。

在全球卫生疫情防控方面,中国承诺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的国际援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10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已经向106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15亿多剂疫苗。 在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进一步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4亿剂将通过中方企业与有关非洲国家联合生产等方式提供。

王辉耀对红星新闻记者说,从中国的这些举动可以看出,在疫情防控和疫苗供应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发达国家的前列,“这是中国对国际的巨大贡献”。

红星新闻记者沈杏怡

编辑张寻

下载红星新闻,报纸有奖! )

通报/反馈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