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考试资讯>
  • 古代留学生参加科举考试,唐朝和明朝都欢迎,清朝却拒绝。

古代留学生参加科举考试,唐朝和明朝都欢迎,清朝却拒绝。

2024-02-27 09:18:01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阿橘 阅读量:9740

隋朝时,炀帝杨广首开科举选士制度。 此后一千多年,直到1905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科举制度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

古代留学生参加科举考试,唐朝和明朝都欢迎,清朝却拒绝。

与汉魏时期的举孝廉、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考试是一种比较公平的制度。 由于门槛低,广大中下层读书人也进入官场,参与国家管理,拓宽了国家选拔人才的社会层面。

在古代大多数情况下,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不仅出身没有要求,而且允许和鼓励外国人参加。 对功名者一视同仁地授官,吸引了许多周边国家的读书人,古代中国一直是外国人留学的首选。

唐朝是个开放的王朝,国力强大,从万国来到朝鲜,各国派遣的使者中,有很多人是来学校的出租车。 特别是日本很多,这些留学生中有回国向四方传播中华文明的,也有终生留在中国的。

为了显示盛唐的气度,唐朝政府不仅将留学生送进最高学府——长安国子监学习,还在科举考试中为外国留学生开设了“宾贡科”。 宾贡合格的被称为“宾贡进士”,照例授予官职。 由于合格率低,被各国留学生称为“登仙籍”。

这些宾贡进士中,有来自新罗和日本的,也有来自西藏、渤海、高昌等属国的,也有来自遥远的大食和波斯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李白的好朋友,来自日本的阿倍仲麻吕,阿倍仲麻吕19岁随遣唐使团来到中国,进入国子监太学,后考上中宾贡进士,唐玄宗给予汉名晁衡,历任讽刺、逆袭、抬轿等官职,随后赴日本阿倍仲麻吕遇难,李白被认为很伤心,挥泪作名悼词《哭晁卿衡》 :日本晁衡辞去帝都,扬帆包围蓬壶。

明月不归碧海,白云面色苍梧。

阿倍仲麻吕历经磨难辗转回到长安,受到朝廷重用,经玄宗代宗肃宗三朝封为公爵,七十三岁病逝,被朝廷追赠为从二品潟州大都督。

除了晁衡之外,

也有比较有名的宾功进士,如新罗人崔致远、金云卿、渤海国高元固、大食人李彦升等。

明朝在洪武三年( 1370年)首次开设了科学博士课程。 特诏高丽国儒生可以参加科举。 高丽派了三个学生参加这次考试。 结果,只有金涛一人考上了中进士,相当于第三名(第五名)也就是全部(第二十五名),这是一个相当出色的成绩,朱元璋也一视同仁地给了东昌府安丘县丞相。

但金涛以语言不通为由,辞官回国,朱元璋给3名留学生寄去了丰厚的旅费,并行礼让其回国。

回国后的金涛在大明进士的金字招牌上官运亨通,后来担任高丽宰相。

景泰五年( 1454年),越南人阮勤中进士赴任北京,后来晋升为工部侍郎。

清朝统治者被高丽和日本视为“胡俘虏”,很少派遣留学生。 直到鸦片战争,国门打开后,许多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不少人仰慕中国文化,进入外国语学校“同文馆”学习。

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曾长期呆在中国。 他的两个儿子很羡慕中国的科举制度。 他们学四书五经,写八股文,以顺天府士子的身份报名参加科举考试时,考试当天门卫遇到两个外国人,认为他们别有用心,不允许他们进入考场,两人只好放弃。

李鸿章知道后,频频叹息,感叹“朝中无人”,不能不说是清代科举史上的一件憾事。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