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SAT考试>
  • 你确定不要SAT吗?美国大学招生官告诉你什么最重要!

你确定不要SAT吗?美国大学招生官告诉你什么最重要!

2023-12-01 14:33:36来源:西游留学网作者:行者 阅读量:7085

去年,芝加哥大学本科招生主任Jim Nondorf宣布,不需要向2019年以后入学的本科生提交SAT或ACT成绩。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不需要提交SAT成绩了。

不仅仅是SAT的成绩,现在不要求提交SAT和ACT写作成绩的美国大学也在增加。

你确定不要SAT吗?美国大学招生官告诉你什么最重要!

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布朗大学、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等。

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考试成绩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留学生申请美国大学时的优势。

与美国本土的华裔非裔相比,超高的标准化考试成绩似乎强调了我们学习能力的强度。

但是,美国的大学真的重视考试成绩吗? 在去年开始的“去标化”浪潮中,我们似乎正在慢慢探索美国大学的真正意图。

这一举措背后的原因已在芝加哥大学官网上公布:

GPA和考试成绩是衡量你的唯一标准( youaremorethanyourgpaortestscore )。

我们想看到你通过申请材料发出自己的声音,讲述自己的故事。

过去三四年,美国有包括文理学院和综合大学在内的1000多所大学推行了类似的招生政策,芝加哥大学作为世界顶级的高等学府,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在中美两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美国大学放弃标准化成绩作为入学标准,一方面是为了追求高等教育的平等,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来自低收入、教育水平低的家庭的孩子们进入高等学校大门的机会。 另一方面,高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群体的多样性。

“去标化”意味着花费更多

对于从小经历应试教育、擅长“标准化高分”的中国申请者来说,在入学申请标准上削弱标准化成绩不是好消息。

正如芝加哥大学招生和财政资助主任James Nondorf所说,标准化考试不是大学申请的主导因素,不应该成为很多学生失去申请机会的原因。

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不能像其他申请人那样顺利准备SAT和ACT考试。 此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申请途径,让更多优秀的学生有机会进入一流大学进修。

许多国内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一些美国大学将SAT和ACT分数转换为非强制性要求的变革只适用于美国本土的申请人

主要原因是在面对国际学生的申请时,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申请材料很难确定美国高校面试官是否有能力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因此SAT或ACT考试成为美国高校衡量国际学生学术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依据。

哈佛大学给出的录取学生SAT中间分数段为1470~1570分。按照这个标准,北师大附中实验中学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取得了进入哈佛的可能性分数。

(数据引用自《纽约时报》 )

因此,取消或弱化标准化考试是为了放宽而不是降低招聘门槛。

SAT和ACT的测试分数和写作成绩从强制要求变为可选,表面上看似乎在弱化对标准化测试成绩的要求,但实际上这些一流大学对其他方面和多方面的要求变得更严格。

根据哈佛大学国际办公室2016~2017的数据,6700多名本科生中,有739名国际学生,其中中国大陆学生仅为59人。 这个数字和过去6年差不多,都在50人左右。

【2017~18学年度,哈佛中国本科生人数回归51人】耶鲁大学和哈佛一样,中国本科生人数保持稳定,2016~2017学年度间610名国际本科生中,有61名中国学生。

同一年,普林斯顿大学的625名国际本科生中只有30名中国人,比几年前略有下降。

美国的大学采用了将特长、课外活动、性格、教师推荐书等纳入考虑范围的申请系统,很多中国学生有些不知所措。

此外,在英语教育产业日趋完善的今天,在标准化考试中获得高分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从小在考试系统长大的中国学生来说,大学申请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

成绩的取消只与美国学生有关

虽然标准化考试分数仍然是国际学生申请美国高校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此次许多高校改革了SAT和ACT考试分数,再次凸显了美国高校与国内高校录取机制的本质区别。

这不仅意味着标准化的成绩,也意味着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需要比以前,比美国学生付出更多

在国内,高考分数是决定能否进入一流大学的主要因素,但美国大学除了要求优秀的考试成绩外,还要求学生提供申请书、推荐信、活动背景介绍等表现出兴趣和性格特征的证书。

与标准化考试不同,这些申请材料往往是一个人在几年到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很难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

但很多学生和家长错误地认为,国外高校之所以有这些要求,是因为评审申请人过去取得了哪些成就,比如哪些比赛获得了哪些奖项,在课外活动中取得了哪些优异成绩等。

其实学校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学生参加的活动,看看他是什么样的人,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什么样的能力,从而判断学生是否适合在自己学校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即使是想申请哈佛、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等顶尖藤学校的美国学生,SAT成绩也不再是必要条件,但需要提供正在高中就读的学术论文( graded research paper )。

这表明学校重视的不再是简单的分数,而是学术专业度、批判性思维、表达逻辑等综合能力。

这,正是众多国内高校,甚至是好的国际班,也是教育过程中被忽视的培养方向。

面对这一现象,国内学生和家长对留学申请的想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申请美国大学不是填写国内高考志愿,学校声誉和排名不能成为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唯一标准。

申请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计划,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大学或专业,而不是“最高等级”的大学或专业。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全面的成长。

从今以后,将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取消SAT和ACT的硬性要求。

但申请者要“交换”的是长期学术能力的发挥,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新水平的挑战。

因为,这不仅是对学术片面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更是对真正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和检验。

不仅包括学生的学科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等“硬实力”,还包括抗压能力、探究意识、思维习惯等“软实力”方面的要求。

不看标准化成绩看什么

与中国高考“一考定终身”、“高分至上”不同,美国高考一年可以参加多次考试,分数也不仅仅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美国大学录取考生,不仅要看SAT的分数,还要通过申请者的实践经验和个人陈述来了解他是什么样的人,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事实上,这也是许多美国顶尖大学拒绝录取SAT高分甚至满分考生的重要原因。

“现在所有人都过于重视考试的重要性,认为除了高分以外不需要。

但在美国,获得高分并不能保证一切。

我们一直在拒绝得高分的学生。

——南加州大学招生主任Tim Brunold

面对急剧增长的标准化成绩,面试官很在意成绩背后是否有与其相媲美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以及这些学术指标和荣誉背后的人如何。

如果进来一位仅靠回答答案无法适应美国大学生活的生源,那一定会违背美国大学“想了解你自己”的真实情况。

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

近百年来,这一理念一直被美国高等教育界奉为圭臬。

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

大学希望通过一系列课外活动清单、申请文件、面试考察,把她们筛选出来,使之成为真正有贡献、被自己内心俘虏的人。

名校的录取标准

对于难以在标准化考试下生存的中国学生来说,也是时候转移关注点了。

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真正爱什么,想要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大学申请为我们认真探索和认识内心提供了契机。

而且,这个探索是必须的,也是终生的。

因此,如果你想考上美国的顶尖大学,并在入学后更快融入美国文化,中国的应聘者就应该适时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热情上,不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 不只是刷新得分,而是想用重奖证明自己的优秀。

例如,对于将来要申请STEM专业的学生,如果在实践经验和个人陈述中没有表现出对相关领域的一点兴趣,面试官很可能对自己认识不清,只是随波逐流地认为自己选择了那个专业。

所以强调长期计划的重要性。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工作,现阶段你能做什么样的活动,如何丰富你的个性,让招生官看到你立体的独一无二的灵魂。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